《寄见心上人次韵 其二》

时间: 2025-01-04 08:07:19

见说钱塘别筑城,凄凉风景若为情。

湖堤柳尽曾游路,石壁苔荒旧刻名。

老我无能如烛武,何人可饮胜公荣。

沃洲胜会还容续,即拟山中隐计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见说钱塘别筑城,凄凉风景若为情。
湖堤柳尽曾游路,石壁苔荒旧刻名。
老我无能如烛武,何人可饮胜公荣。
沃洲胜会还容续,即拟山中隐计成。

白话文翻译:

听说钱塘又要筑城,凄凉的风景仿佛为情而生。
湖边的柳树早已枯尽,曾经游玩的道路不再。
我年老无能,像烛光般微弱,谁能与我一起饮酒畅谈,胜过公子的荣光?
沃洲的盛会是否还能继续,我已经打算在山中隐居,来实现我的计划。

注释:

  • 钱塘:即钱塘江,位于浙江省,是著名的江河,因有西湖而闻名。
  • 凄凉:形容景色的冷清和悲凉。
  • 湖堤:湖边的堤岸。
  • 柳尽:柳树已枯尽,暗示时光流逝。
  • 石壁苔荒:石壁上长满了苔藓,荒凉的景象。
  • 烛武:指烛光微弱的武将,象征无能。
  • 胜公荣:指比得上公子的荣华富贵。
  • 沃洲:可能指沃洲,即现代的浙江省一带。
  • 隐计成:打算在山中隐居以实现自己的计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翥,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歌往往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表达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张翥对故乡钱塘的怀念之际,表达了他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情感真挚,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的结合,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动荡与个人情感的冲突。

诗歌鉴赏:

张翥的《寄见心上人次韵 其二》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考的诗作。诗的开头,诗人提到钱塘即将筑城,暗示着故乡的变化与时光的无情。接着,诗人通过“凄凉风景”展现了对往日美好生活的怀念,令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失落感。湖堤的柳树枯尽,曾经游玩的路已不再,象征着青春的逝去和美好时光的消逝。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自谦地提到“老我无能如烛武”,表现出对自己衰老和无能的无奈,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接着,他又用“何人可饮胜公荣”表达了对昔日同伴的怀念,似乎在感叹,即使有盛会,也无法与过往的辉煌相提并论。

最后,诗人表达了隐居的想法,似乎在寻找一种归宿感与内心的平静。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现实的感慨,又有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见说钱塘别筑城:听说故乡钱塘又要修筑新城,暗示着故乡的变化。
  • 凄凉风景若为情:凄凉的风景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情感。
  • 湖堤柳尽曾游路:湖边的柳树已经枯尽,曾经游玩的道路不再。
  • 石壁苔荒旧刻名:石壁上长满苔藓,旧时刻下的名字已被遗忘。
  • 老我无能如烛武:我年老无能,就像微弱的烛光。
  • 何人可饮胜公荣:谁能与我畅饮,胜过公子的荣光?
  • 沃洲胜会还容续:沃洲的盛会是否还能继续?
  • 即拟山中隐计成:我已打算在山中隐居,实现我的计划。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对称的结构如“老我无能如烛武,何人可饮胜公荣”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烛武”比喻自己的衰老,形象生动。
  • 拟人:让风景似乎在诉说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景色的怀念,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个人衰老和未来隐居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钱塘:象征故乡与家园。
  • 风景: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变迁。
  • :象征青春与生命的逝去。
  • 石壁:象征记忆的沉淀与岁月的痕迹。
  • :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沃洲:象征理想与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钱塘”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江苏
    • B) 浙江
    • C) 安徽
    • D) 福建
  2. 诗人用“老我无能如烛武”来表达什么情感?

    • A) 自豪
    • B) 无奈
    • C) 愤怒
    • D) 快乐
  3. 诗中提到的“沃洲”象征的是?

    • A) 失败
    • B) 理想与归宿
    • C) 贫穷
    • D) 争斗

答案:

  1. B) 浙江
  2. B) 无奈
  3. B) 理想与归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张翥 vs. 王维: 两位诗人都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但张翥更注重个体情感的表达,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将自然与哲理结合。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解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