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外史马塍新居》

时间: 2025-01-01 13:52:13

窈窕丹房古涧阿,长松脩竹绕层坡。

桃园隐者时相遇,茅洞仙人夜或过。

沆瀣杯寒供晓食,青冥笙响答空歌。

白云浮出池痕满,知是龙泓宿雨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张外史马塍新居
作者: 张翥 〔元代〕

窈窕丹房古涧阿,
长松脩竹绕层坡。
桃园隐者时相遇,
茅洞仙人夜或过。
沆瀣杯寒供晓食,
青冥笙响答空歌。
白云浮出池痕满,
知是龙泓宿雨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秘而宁静的居所,位于古老的涧边,房子周围长着高大的松树和茂密的竹子。隐士和桃园中的人们偶尔相遇,而仙人也可能在夜晚经过这里。清晨时,饮酒的寒杯映衬着美丽的晨光,悠扬的笙声在空中回响。白云在水面上漂浮,留下波痕,似乎是在告诉人们这里的龙潭因多日的降雨而变得丰盈。

注释:

  • 窈窕:形容环境幽静、雅致。
  • 丹房:指的是红色的屋子,象征着美好和吉祥。
  • 古涧:古老的山涧,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
  • 脩竹:修长的竹子,代表着高洁的品格。
  • 桃园隐者:指的是隐居在桃花源中的人,象征着世外桃源的理想生活。
  • 沆瀣:指水的清澈,常用来形容酒的清冽。
  • 青冥:深青色的天空,象征着无尽的广阔。
  • 龙泓:龙的泉水,象征着富饶和灵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翥,元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富有山水情怀,常以隐居生活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纷扰的逃避。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张翥的新居落成之际,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作反映了元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理想化人际关系的渴望。

诗歌鉴赏:

张翥的《题张外史马塍新居》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和哲理思考的佳作。诗中描绘的环境恬静优美,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外桃源的理想追求。开篇以“窈窕丹房古涧阿”引入,便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居所的安宁和美好。而“长松脩竹绕层坡”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生机,仿佛让人置身于一幅山水画卷之中。

诗中提到的桃园隐者和茅洞仙人,象征着诗人理想中的高洁隐士生活,表达了对友谊和人际关系的深切渴望。后四句则通过饮酒作乐和音乐的描绘,传达出一种闲适与快乐的生活态度,表现了对生活美好的享受。

最后两句的“白云浮出池痕满,知是龙泓宿雨多”,则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结合,既是对自然的观察,也是对生活状态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天地人和的深刻理解。整首诗构建了一种理想中的生活图景,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窈窕丹房古涧阿:描绘出新居的宁静与雅致,使用“窈窕”突出环境的美好。
  2. 长松脩竹绕层坡:强调自然环境的丰富,表现出诗人的细腻观察与热爱。
  3. 桃园隐者时相遇:隐者和桃园人相遇,象征着理想的友谊和纯粹的人际关系。
  4. 茅洞仙人夜或过:仙人的出现增加了诗的神秘感,体现了人对仙境的向往。
  5. 沆瀣杯寒供晓食:描写晨饮清酒的情境,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6. 青冥笙响答空歌:音乐在空中回响,表现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7. 白云浮出池痕满:通过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表达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8. 知是龙泓宿雨多:以龙潭的丰富水源象征着自然的馈赠,暗含诗人对生活的深思。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意象等修辞手法,例如“长松脩竹”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隐逸生活与自然美展开,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传递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丹房:象征着美好与和谐的居所。
  • 桃园:隐喻理想境地,代表着世外桃源。
  • 白云:象征着自由与悠然。
  • 龙泓:寓意自然的丰富与灵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窈窕”指的是: A. 环境幽静、雅致
    B. 山水相依
    C. 人际关系

  2. “桃园隐者”象征的是: A. 朋友
    B. 隐士生活
    C. 自然之美

  3. 诗中提到的“白云浮出池痕满”表达了诗人对: A. 自然的观察
    B. 人际关系的思考
    C. 生活的享受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描绘理想的隐居生活。
  • 《山中问答》:王维,表达对山水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张翥的《题张外史马塍新居》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张翥更侧重于自然环境的描绘,而陶渊明则通过故事表达理想社会的构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陶渊明研究》

以上内容为《题张外史马塍新居》的详细解析与推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