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周仲深郎中词》

时间: 2024-09-19 21:29:27

才力轩轩动汉庭,清时指日致功名。

一同在昔歌遗爱,两郡于今有治声。

使节暂分秦望重,郎星初近太微明。

死生契阔空泉壤,赙典殊恩世亦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周仲深郎中词
作者:韩元吉 〔宋代〕

才力轩轩动汉庭,
清时指日致功名。
一同在昔歌遗爱,
两郡于今有治声。
使节暂分秦望重,
郎星初近太微明。
死生契阔空泉壤,
赙典殊恩世亦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的是周仲深郎中,他才华横溢,曾在汉朝时动摇政坛,清明之时更是指日可待,能够获得功名。曾经一起歌唱的情谊至今仍在,两地百姓对他的治绩口口相传。使者暂时分开,秦地的期望仍然很重,郎星初升,照亮了太微星。生死契阔如同空中的泉水和大地,赙典和特殊的恩惠,世人都感到荣幸。


注释

字词注释

  • 才力:才华与能力。
  • 轩轩:形容气势宏伟或气度不凡。
  • 汉庭:指汉朝的朝廷。
  • 清时:指政治清明的时期。
  • 致功名:获得功名。
  • 遗爱:留下的美好名声。
  • 治声:治理的声誉。
  • 使节:使者,代表国家出使他国的人。
  • 秦望:指对秦地的期望。
  • 郎星:古代星名,象征希望和光明。
  • 契阔:生死的契约和距离。
  • 赙典:赠送的礼物或资助。

典故解析

  • 汉庭:指汉代,这里暗指周仲深的影响力与地位。
  • 郎星:与古代星象相关,常用以比喻人间的英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宋代诗人,生平未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的关心和对友人的怀念,风格端庄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为挽词,写作于对周仲深的追悼之际,表达了对其生平成就的敬仰与怀念,反映出诗人与周仲深之间的深厚友谊。


诗歌鉴赏

韩元吉的《挽周仲深郎中词》是一首情感真挚的挽歌。诗中通过描绘周仲深的才华与功绩,抒发了诗人对他的怀念与敬意。开篇以“才力轩轩动汉庭”点明了周仲深在朝廷中的重要性,彰显了其非凡的才干和影响力。接着,“清时指日致功名”则暗示他在清明政治环境中获得的荣誉与成就。

接下来的两句“一同在昔歌遗爱,两郡于今有治声”表现了他们曾经的友谊以及周仲深留下的美好名声和治理的声誉,表现了诗人对昔日情谊的怀念。随后两句中,诗人以“使节暂分秦望重,郎星初近太微明”将周仲深的生前与身后进行了对比,表达了对他人间成就的期望与追思。

最后两句“死生契阔空泉壤,赙典殊恩世亦荣”则在生死间的契阔中表露出一种超越生死的情感,体现了人们对于友谊与恩惠的珍视。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真挚,既有对周仲深的追悼,也有对未来的寄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优雅的文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才力轩轩动汉庭:周仲深才华横溢,曾在汉朝朝廷中引起轰动。
  2. 清时指日致功名:在清明的时代,他的功名即将实现。
  3. 一同在昔歌遗爱:他们曾经共同歌唱,留下美好回忆。
  4. 两郡于今有治声:如今两地百姓都在赞扬他的治绩。
  5. 使节暂分秦望重:使者暂时分离,秦地仍然寄托厚望。
  6. 郎星初近太微明:象征希望的星星刚刚升起,照亮未来。
  7. 死生契阔空泉壤:生死之间的契约如同空中泉水与大地。
  8. 赙典殊恩世亦荣:赠予的礼物与特殊恩惠让世人感到荣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才力轩轩,清时指日”,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比喻:将生死之间的契阔比作泉水和大地的空隙,富有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追忆周仲深的生平与成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对未来的寄托与希望,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才力:象征才华与能力。
  • 郎星:象征希望与光明。
  • 泉壤:象征生死之间的距离与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汉庭”指的是哪个朝代?

    • A. 唐朝
    • B. 汉朝
    • C. 宋朝
    • D. 明朝
  2. 诗中“死生契阔”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生离死别的悲痛
    • B. 忘却生死的超脱
    • C. 友谊的珍贵
    • D. 政治的沧桑
  3. “郎星初近太微明”中的“郎星”象征什么?

    • A. 过去的荣耀
    • B. 未来的希望
    • C. 友谊的光辉
    • D. 政治的权力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作品,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国家的忧虑。
  • 《静夜思》:李白的诗,怀念故乡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挽周仲深郎中词》: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美,而后者则集中在友谊与成就上。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韩元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