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道逢涸辙一穷鱼,
气息如丝沫尚濡。
未得相携沧海去,
蛙池共活谅中孚。
白话文翻译:
在路上遇到一条干涸车辙中的可怜小鱼,
它的气息如丝般微弱,泡沫依然湿润。
未能带着它一同去往大海,
只能在青蛙池中与它共存。
注释:
- 涸辙:干涸的车辙,指水干了之后留下的车轮印。这里比喻小鱼所处的困境。
- 穷鱼:可怜的小鱼,形容鱼的境遇非常悲惨。
- 气息如丝:鱼的呼吸微弱得如同细丝,形容其快要窒息的状态。
- 尚濡:依然湿润,说明鱼还没有完全死去。
- 沧海:指大海,象征自由和广阔的生活。
- 蛙池:青蛙聚集的小池塘,暗示小鱼的生存环境有限。
- 共活:与小鱼一起生活,意指在困境中互相扶持。
- 谅中孚:意为心中有理解和信任,暗示对小鱼的同情和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生命感悟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小鱼的困境,反映了对生命的关怀与对自然的思考,体现了对弱小生命的同情。
诗歌鉴赏:
《路中救小鱼》是一首充满同情与关爱的小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在路上偶遇一条困在干涸车辙中的小鱼,鱼的气息微弱,但仍然保持着湿润的状态。这种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小鱼的无助与脆弱。诗人未能将小鱼带往广阔的海洋,象征着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无奈,而小鱼只能在狭小的蛙池中生存,暗示了生命的局限性和环境的影响。
诗中透过对小鱼的同情,引发了对人类自身处境的思考。每一个生命都有其价值,然而在现实中,许多生命却因环境的逼迫而无法展现其潜能。诗人通过这样的情景,传达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困境者的关爱,唤醒了读者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困境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道逢涸辙一穷鱼:在路上遇到一条可怜的小鱼,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环境的艰辛。
- 气息如丝沫尚濡:小鱼的气息微弱,形象地表现出它的生存状态,令人心痛。
- 未得相携沧海去:虽然有心想带小鱼去大海,却无能为力,表达了无奈与遗憾。
- 蛙池共活谅中孚:生命的残酷让人只能和小鱼一起在狭窄的池塘中生存,展现了一种无奈的共生关系。
修辞手法:
- 拟人:将小鱼描述为“穷鱼”,赋予它情感,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 比喻:把小鱼的呼吸比作“丝”,形象而生动。
- 对仗:整首诗语言简练且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切关怀和对困境者的同情,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奈,传达出一种对自由与希望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涸辙:象征困境与无助。
- 穷鱼:代表了脆弱和生命的尊严。
- 沧海:象征自由与希望。
- 蛙池:暗示局限与生存环境的压迫。
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诗的情境,也在文化层面上反映了人们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小鱼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
- A. 沧海
- B. 蛙池
- C. 干涸车辙
- D. 河流
-
诗中用哪个词形容小鱼的气息?
- A. 强壮
- B. 如丝
- C. 湿润
- D. 清晰
-
诗人未能将小鱼带往哪里?
- A. 鱼池
- B. 河流
- C. 沧海
- D. 湿地
答案: 1.C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小池》:杨万里。
- 《静夜思》:李白。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陈普的《路中救小鱼》更侧重于对生命困境的描绘与同情,而李白则是通过个人情感的表达来体现孤独与思乡。两者在主题上均涉及对生命的思考,但表现形式和情感基调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宋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