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竹中二首》

时间: 2025-01-14 10:42:13

暑威赫赫甑寰区,绕屋琅玕足自娱。

四面尘埃浑不受,一年炎热竟成无。

绝稀人迹天同处,阅尽诗书日未晡。

为惜分阴故来此,时人疑是七贤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夏竹中二首
作者: 陈普 〔宋代〕

暑威赫赫甑寰区,
绕屋琅玕足自娱。
四面尘埃浑不受,
一年炎热竟成无。

绝稀人迹天同处,
阅尽诗书日未晡。
为惜分阴故来此,
时人疑是七贤徒。

白话文翻译:

在炎热的夏季,热浪在天空中翻滚,
环绕着房屋的竹林中,我自得其乐。
四周的尘埃完全无法侵扰,
一年中的炎热竟然化为无物。

这里只有稀少的人迹,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
我读完了所有的诗书,直到日落时分。
为了珍惜这片阴凉,我特地来到这里,
让世人怀疑我是否是隐居的七位贤士。

注释:

  • 暑威:炎热、酷暑的威势。
  • :古代一种蒸锅,象征着热气腾腾的环境。
  • 琅玕:指一种美丽的石头,这里指代竹林的美丽。
  • 尘埃:指灰尘,象征着世俗的纷扰。
  • 绝稀:极少,几乎没有。
  • 阅尽:读完,翻阅所有的书籍。
  • 七贤徒:指中国古代的隐士,如“竹林七贤”,象征着高洁的隐居生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普,字子美,号香山,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隐逸的生活情趣。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盛夏时节,作者在竹林中隐居,感受到酷暑的同时,也体会到宁静的诗意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喧嚣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长夏竹中二首》展现了诗人于酷暑中寻求宁静与自得的心境。诗中通过对炎热夏季的细致描绘,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前两句描绘了炎热的气候与竹林的美丽,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虽然身处炎热之中,却能在竹林的环绕中寻找到乐趣,显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接下来的四句则表现出诗人的隐居生活,几乎没有人迹,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读书至日落,体现出他的学识和内心的宁静。最后两句提到“七贤徒”,暗示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逃避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整首诗气韵清新,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悠然自得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宋代士人的思想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暑威赫赫甑寰区:酷暑的威势在天空中弥漫,给人一种压迫感。
    2. 绕屋琅玕足自娱:竹林环绕着房屋,诗人在其中感到快乐。
    3. 四面尘埃浑不受:四周的尘埃完全无法侵扰到我,体现了环境的宁静。
    4. 一年炎热竟成无:一年中的炎热在此刻似乎化为乌有,表现出内心的宁静。
    5. 绝稀人迹天同处:几乎没有人迹,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6. 阅尽诗书日未晡:读完所有的诗书,直到日暮,显示出诗人的学识。
    7. 为惜分阴故来此:为了珍惜这片阴凉,我特意来到这里。
    8. 时人疑是七贤徒:让世人怀疑我是否是隐士,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对比:炎热与竹林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自然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典故:提到“七贤徒”,增加了诗的文化深度。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意象分析:

  • 竹林:象征着清幽与宁静,代表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尘埃:象征着世俗的干扰,诗人希望逃避的对象。
  • 诗书:代表着知识与修养,体现出诗人的学识与内心的充实。
  • 七贤徒:象征隐士文化,代表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琅玕”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美丽的石头
    • B. 一种竹子
    • C. 一种花卉
  2. 诗人在哪种环境中写下这首诗?

    • A. 山中
    • B. 竹林
    • C. 湖边
  3. “七贤徒”主要指的是哪类人?

    • A. 隐士
    • B. 文人
    • C. 商人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与陈普的隐逸主题相似,但陶渊明的诗更多地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而陈普则将竹林生活作为隐居的象征,两者都体现出对自然的向往和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