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时间: 2025-01-01 13:36:53

石门长老身如梦,旃檀成林手所种。

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

如今七十自忘机,贪爱都忘筋力微。

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门长老身如梦,
旃檀成林手所种。
坐来念念非昔人,
万遍莲花为谁用?
如今七十自忘机,
贪爱都忘筋力微。
莫向东轩春野望,
花开日出雉皆飞。

白话文翻译:

石门的长老,他的身影仿佛在梦中,
手种的檀香树成林。
如今他坐在这里,思绪却不再是昔日的人,
那万遍盛开的莲花又是为了谁呢?
如今已七十岁,心中早已忘却世俗的纷扰,
对贪恋的事物也已不再挂念,筋骨也逐渐衰微。
不要再向东轩眺望春天的野外,
那花开日出,雉鸟纷飞的景象。

注释:

  • 石门长老:指的是隐士或道士,特指一位年长的智者。
  • 旃檀:檀香树,常用作香料,象征清净。
  • 念念:思念、回忆,指内心的沉思。
  • 莲花:象征清净和高洁,常与佛教相关。
  • 忘机:忘却世俗的机巧,指一种超脱的境界。
  • 筋力微:形容年老力衰,身体机能减弱。
  • 东轩:指东边的窗台,象征着观察自然的地方。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石门长老”常被视为隐居山林的高人,象征着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追求内心的宁静。莲花的意象在佛教文化中代表着纯洁与超脱,强调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主张“文以载道”,以自然和人性为主题,作品多表达对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期间,面对人生的沉浮与无常,诗人为自己设定了一个超脱的境界,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位年长的隐士,表达了柳宗元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即以“身如梦”来形容长老,暗示人生如梦,虚幻而短暂。长老手种的檀香树成林,象征着他栽培的内心世界和对清净生活的追求。接下来的“念念非昔人”则流露出一种对往昔的追忆与反思,似乎在质问过往的意义。

“万遍莲花为谁用?”这一句,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存在价值的怀疑与探讨。随着岁月流逝,长老已然“七十自忘机”,不再执着于世俗的贪爱,反而感悟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结尾的“莫向东轩春野望”,则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告诫人们不必过于眷恋外界的美景,因为那些都只是短暂的瞬间。全诗在清丽的意象与深邃的哲思中,传达出一种对人生的淡然与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门长老身如梦:长老的存在似乎如同梦幻,暗示着对人生的无常感悟。
  2. 旃檀成林手所种:长老亲手种植的檀香树象征着他对自然的关怀和内心的宁静。
  3. 坐来念念非昔人:长老坐于此地,思绪中却不再是过去的人,反映出对生命的哲思。
  4. 万遍莲花为谁用?:莲花的盛开引发对其价值的质疑,探讨生命的意义。
  5. 如今七十自忘机:长老已七十岁,心中已然忘却世俗的纷扰与机巧。
  6. 贪爱都忘筋力微:对物质的贪恋已然淡化,身体也因年老而衰弱。
  7. 莫向东轩春野望:劝诫人们不必向外望去,春天的景色终究是短暂的。
  8. 花开日出雉皆飞:描绘春天的美景,暗示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梦,传达无常。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韵律感。
  • 象征:莲花和檀香树象征着清净与超脱。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人生的意义,表现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宁静的追求。柳宗元通过对长老的描绘,反映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物质的放下。

意象分析:

  • 石门长老:象征智慧与宁静。
  • 旃檀:象征清净和内心的和谐。
  • 莲花:象征高洁与超脱。
  • 东轩:象征对外界的观察与思考。
  • 春野:象征短暂的美好与生命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石门长老身如梦”中的“梦”指代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人生的无常
    • C. 梦境
    • D. 忘却的往事
  2. 诗中提到的“莲花”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清净与高洁
    • C. 爱情
    • D. 权力
  3. “莫向东轩春野望”劝诫人们什么?

    • A. 要珍惜美好
    • B. 不必过于眷恋外界
    • C. 春天即将来临
    • D. 美好事物应当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夜喜雨》杜甫
  • 《题临安邱司马桃源》唐婉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柳宗元的诗更注重内心的反思与超脱,而李白则是对乡愁的直接表达。
  • 杜甫的《春夜喜雨》描绘了春雨带来的生机,与柳宗元对春的淡然态度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唐代诗人研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