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时间: 2025-01-19 17:51: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苦竹桥
(柳宗元)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白话文翻译
这座险峻的桥连接着幽静的小路,蜿蜒曲折穿过稀疏的树林。竹子的嫩芽分开了苦涩的竹节,轻盈的竹子怀抱着空旷的心灵。我从桥上俯瞰着涓涓细流,又仰首倾听着萧萧的吟唱。桥下烟雾弥漫,阳光透出,山中的鸟儿在欢快地鸣叫。虽然这桥似乎没有实际的用途,但它却成为栖息的阴凉之所。
注释
- 危桥:指的是险峻的桥,形容桥的高低和不稳定性。
- 属幽径:连接着幽静的小路。
- 缭绕:蜿蜒曲折的样子。
- 迸箨:竹子新芽的冒出。
- 轻筠:轻盈的竹子。
- 虚心:空旷的心,象征着一种超脱的心境。
- 俯瞰:俯视。
- 涓涓流:形容水流细小而平缓。
- 萧萧吟:形容风声或水声的轻柔。
- 差池:指桥下的状况。
- 烟日:指晨雾中的阳光。
- 嘲哳:鸟鸣的声音。
- 谅无要津用:虽然没有重要的交通功能。
- 栖息有馀阴:却是栖息的好地方,阴凉舒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宗元,号柳子,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因政治原因被贬,后在湖南、广西等地隐居。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以诗、文、散文等形式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柳宗元被贬至永州期间,反映了他在自然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清新。诗中描绘的苦竹桥可能是他在隐居生活中常去的地方,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苦竹桥》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幽美环境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诗的开篇通过“危桥属幽径”引出主题,桥的危险与幽静的小路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面临的抉择和风险。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细腻的意象,如“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展现了竹子生长的生命力和诗人内心的淡然。
俯瞰涓涓细流与仰聆萧萧吟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悠然自得,诗人通过“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的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图景,鸟鸣与流水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和谐的音律。
最后一句“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环境的珍惜,尽管这里似乎没有实际的交通用途,但它为诗人提供了灵魂的栖息之所,体现了柳宗元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危桥属幽径:描绘出桥的危险和幽静小路的结合,暗示生活的风险与宁静。
- 缭绕穿疏林:描述桥的蜿蜒和周围稀疏的树林,增强了环境的自然美感。
- 迸箨分苦节:竹子的萌芽带有苦涩的象征,暗示生活的艰辛。
- 轻筠抱虚心:轻盈的竹子象征着诗人轻松的心态。
- 俯瞰涓涓流:俯视流水,让人感受到宁静与流动的美。
- 仰聆萧萧吟:仰头聆听自然的声音,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差池下烟日:描绘出桥下的自然景色,烟雾与阳光交织。
- 嘲哳鸣山禽:鸟儿的鸣叫声,增添了生机。
- 谅无要津用:虽然这座桥没有实际的交通功能。
- 栖息有馀阴:却是一个理想的栖息之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桥与幽径相连,暗示了生命中的选择与风险。
- 对仗:如“俯瞰”与“仰聆”,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鸟儿的鸣叫被赋予了生动的情感,增强了自然的生命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宁静环境中获得心灵安宁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危桥:象征生活中的风险与挑战。
- 幽径:代表宁静与隐秘的生活方式。
- 苦竹:暗示生活的艰辛与坚韧。
- 涓涓流: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流逝。
- 萧萧吟:自然的声音,代表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危桥属幽径”中的“危”指的是: A. 安全
B. 危险
C. 美丽
D. 平坦 -
“俯瞰涓涓流”描述的是什么? A. 大海
B. 山川
C. 河流
D. 湖泊 -
整首诗的主题是: A. 生活的繁忙
B. 自然的宁静与隐逸生活
C. 战争与和平
D. 友情与爱情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柳宗元)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苦竹桥》与《江雪》:两首诗均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孤独,但前者更侧重于环境的细腻描绘,后者则通过冰雪的意象表达了孤独的深刻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柳宗元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