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朱敦儒 〔宋代〕
相留不住。又趁东风去。楼外夕阳芳草路。今夜短亭何处。杏花斜压阑干。朱帘不卷春寒。惆怅黄昏前后,离愁酒病厌厌。
白话文翻译:
无法挽留,东风又再一次带走一切。楼外夕阳下的芳草路,今夜的短亭又在何方呢?杏花斜斜地压在栏杆上,朱红的帘子不卷起,春寒依旧。黄昏时的惆怅前后,离愁与酒病交织着,令人厌倦。
注释:
- 相留不住:无法留住。
- 趁东风去:借助东风,象征春天的来临与离去。
- 夕阳芳草路:描绘夕阳下的草地小路,营造惆怅的氛围。
- 短亭:指的是短暂的亭子,暗示短暂的相聚。
- 杏花斜压阑干:杏花的姿态,传达出春天的气息。
- 朱帘不卷春寒:朱色帘子未卷起,暗示春天的寒意依旧。
- 惆怅黄昏前后:黄昏时刻的惆怅,反映离愁的情感。
- 离愁酒病厌厌:离别的愁苦与饮酒后的病态,表现心情的沉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敦儒(约1110—约1170),字子真,号岱白,晚号平山,宋代词人,文学家。他的词风清新婉约,常写离愁别绪,作品流传较广。
创作背景:
《清平乐》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士人情感复杂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这首词表达内心对离别的无奈与惆怅。
诗歌鉴赏:
《清平乐》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词作,朱敦儒通过精炼的语言与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同时也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离别的悲伤。开篇即以“相留不住”点明主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接着,词人描绘了夕阳下的芳草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这种意境与后文提到的“短亭何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在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离别。
杏花和朱帘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词的情感。杏花的斜压和朱帘的不卷,都是时间流逝的象征,传达出一种静谧的春寒,暗示着离愁的深重。而最后的“惆怅黄昏前后,离愁酒病厌厌”则是情感的高潮,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惆怅与对离别的厌倦,令人深感共鸣。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相留不住:无法挽留眼前的美好。
- 又趁东风去:春风带走了美好的时光。
- 楼外夕阳芳草路:夕阳映照下的草地小路,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今夜短亭何处:对短暂相聚的思念与疑惑。
- 杏花斜压阑干:杏花的姿态象征着春天的美好。
- 朱帘不卷春寒:朱红的帘子未卷起,暗示着春寒的惆怅。
- 惆怅黄昏前后:黄昏时的惆怅,展现离愁的复杂情感。
- 离愁酒病厌厌:离别的愁苦与酒病相交织,令人心烦。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比喻人生的无常与离愁。
- 拟人:杏花的姿态似乎在诉说春天的情感。
- 对仗:如“惆怅黄昏前后”对“离愁酒病厌厌”,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以离愁为主题,表达了对短暂时光的留恋与无奈,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即将逝去的惆怅,体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的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离去。
- 夕阳: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美好回忆。
- 杏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朱帘:隐喻内心的情感与等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冬天
-
“惆怅黄昏前后”中的“惆怅”主要表达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念 C. 愤怒
-
诗中提到的“朱帘不卷春寒”意在表达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春天的寒冷与等待 C. 夏天的炎热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采桑子》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离愁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 纳兰性德《采桑子》:同样探讨了离愁,但在意象上更加丰富,情感更为复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朱敦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