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卿侍郎以玉友末利见饷并示长言已酬再求》

时间: 2025-01-01 09:30:21

少常仙伯词翰光,天鹅绶带连天香。

崆峒之人瞻北斗,假面不敢呈西凉。

浮名於我亦何有,不爱热官能炙手。

诗参祖律品度高,饮遇故人情分久。

梦中不踏肥马尘,觉来惊看琼树新。

只愁三叠诗更好,有如恩爱成烦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常仙伯词翰光,天鹅绶带连天香。
崆峒之人瞻北斗,假面不敢呈西凉。
浮名於我亦何有,不爱热官能炙手。
诗参祖律品度高,饮遇故人情分久。
梦中不踏肥马尘,觉来惊看琼树新。
只愁三叠诗更好,有如恩爱成烦恼。

白话文翻译:

我年轻时就仰慕仙人的文采,像天鹅的绶带般轻盈芬芳。
崆峒山的人仰望北斗星,假装面目全非不愿显露于西凉。
流传的名声对我来说又算什么,我不喜欢那些热衷于官场的人。
我的诗歌参照古人的法则,品位和格调都很高,
与老朋友饮酒时情谊悠长。
梦中我不曾踏上肥马的尘土,醒来时惊喜地看到琼树的新芽。
只愁这三叠的诗歌更好,仿佛恩爱也成了烦恼。

注释:

  • 少常:年少时。
  • 仙伯:指文采出众的人,像仙人一样。
  • 绶带:指天鹅的美丽羽毛,象征优雅。
  • 崆峒:崆峒山,古代名山,表示修道之人。
  • 假面:假装成他人,不愿显示真实面目。
  • 浮名:虚名,名声而无实质。
  • 热官:热衷于官场的人。
  • 祖律:古人诗歌的规范。
  • 三叠:指三首叠加的诗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洋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常常反映出儒家理想与个体情感的冲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它写于宋代社会动荡、士人心态复杂的背景下,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开头便展现出一种轻盈的气息,运用“仙伯”和“天鹅”的意象,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文采的向往与追求。而后面提到的“崆峒之人瞻北斗”,则暗示了对理想和目标的追求,崆峒山象征着修道之人的追求,北斗星则是方向和希望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表达出一种对名利的淡泊态度,认为“浮名于我亦何有”,这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

接着,作者提到饮酒与故人相聚,这是对友情和人际关系的珍视,显示出一种温暖的情感。最后几句则是诗歌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部分,表达了对创作的渴望与烦恼,尤其是“只愁三叠诗更好,有如恩爱成烦恼”,将诗歌创作与爱情烦恼并列,展示了作者对艺术追求的执着以及对情感的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少常仙伯词翰光:年轻时仰慕文采斐然的人。
    • 天鹅绶带连天香:比喻文采如天鹅羽毛般轻盈芬芳。
    • 崆峒之人瞻北斗:指修道之人仰望星辰,象征理想与目标。
    • 假面不敢呈西凉:隐喻不愿显露真实自我。
    • 浮名於我亦何有:对名声的淡漠态度。
    • 不爱热官能炙手:不喜欢官场上的炙手可热。
    • 诗参祖律品度高:强调自己诗歌的品位高。
    • 饮遇故人情分久:与老朋友的深厚情谊。
    • 梦中不踏肥马尘:梦中不曾沾染世俗的尘埃。
    • 觉来惊看琼树新:醒来后惊喜地看到新生的希望。
    • 只愁三叠诗更好:对诗歌创作的烦恼与期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采比作天鹅,表现出轻盈与优雅。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对仗工整之处,增强了音韵美。
    • 拟人:赋予梦境以生命,表现出作者的情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漠、对友情的珍视及对创作的执着,传达出一种理想的追求与内心的矛盾。

意象分析:

  • 仙伯:象征理想与追求的文人。
  • 天鹅:优雅与美丽的象征。
  • 崆峒:修道与理想追求的象征。
  • 北斗:方向与希望。
  • 琼树:新生与希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崆峒之人”象征什么? A. 名利
    B. 理想与目标
    C. 友情
    答案:B

  2. 诗人对名声的态度是? A. 重视
    B. 淡漠
    C. 追求
    答案:B

  3. 诗中“只愁三叠诗更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爱情的烦恼
    B. 对创作的期待与烦恼
    C.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登高》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洋与李白:两位诗人皆有对名利的淡泊,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和洒脱,而王洋则更显内敛与思考。
  • 王洋与杜甫:杜甫的诗更多体现社会责任感,而王洋则对个人理想与情感的探索更为突出。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王洋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