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石湾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7 10:41:54

载酒携囊海上游,石湾风景正当秋。

晴开万井新洲近,水落千寻古岸浮。

席帽峰前看舞鹤,仙人桥畔听吟鸥。

主人醉倒不知返,直羡渔翁弄钓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载酒携囊海上游,
石湾风景正当秋。
晴开万井新洲近,
水落千寻古岸浮。
席帽峰前看舞鹤,
仙人桥畔听吟鸥。
主人醉倒不知返,
直羡渔翁弄钓舟。

白话文翻译:

带着酒,携着行囊,来到海上游玩,
石湾的风景正好适逢秋天。
晴空万里,新洲近在咫尺,
水位下降,古老的岸边显露出来。
在席帽峰前观看翩翩起舞的白鹤,
在仙人桥旁倾听吟唱的海鸥。
主人喝醉了,竟然不知道怎么回去,
只羡慕渔翁在船上垂钓的悠然自得。

注释:

  • 载酒:携带酒。
  • 携囊:带着背包。
  • 海上游:在海上游玩。
  • 石湾:一处地名,风景秀丽。
  • 晴开万井:晴天时,万井水面如镜,波光粼粼。
  • 千寻:形容水的深度。
  • 古岸浮:古老的岸边在水落后显露出来。
  • 席帽峰:一座山峰,可能形状像帽子。
  • 仙人桥:桥名,可能有仙人传说。
  • 醉倒:喝醉了,失去意识。
  • 羡渔翁:羡慕渔夫悠闲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庭翼,清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传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诗作可能是在一次海上游玩时创作,诗人在秋季的美好景色中感受到自然之美,表现出对渔翁闲适生活的羡慕,反映出社会的浮躁与个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秋游石湾二首 其一》以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清新的意境为核心,展现了诗人在秋日海上游玩的愉悦心情。诗中的“载酒携囊”一开头便营造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如同一位游子,畅游于秋季的美景中。随着诗句的展开,石湾的美景逐渐显现,晴空万里,水落千寻,所有的细节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这幅秋日画卷之中。

诗中“席帽峰前看舞鹤,仙人桥畔听吟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与和谐,白鹤的舞动与海鸥的吟唱,都是自然的生灵在秋日阳光下的自由展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最后的“主人醉倒不知返,直羡渔翁弄钓舟”则将诗人的情感引向了羡慕与向往,渔翁的生活代表了一种闲适与自由,诗人对此充满了向往,表现出对社会浮华的反思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哲思,显示了清代文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载酒携囊海上游:诗人带着酒和包,轻松地在海上游玩,表达出一种游玩的乐趣。
  2. 石湾风景正当秋:石湾的秋景正好,衬托出诗人正处在游玩的最佳时节。
  3. 晴开万井新洲近:晴朗的天气下,万井水面平静如镜,新洲近在眼前,描绘出美好的自然景象。
  4. 水落千寻古岸浮:水位下降,古老的岸边显露出来,增加了景色的层次感。
  5. 席帽峰前看舞鹤:在席帽峰前欣赏白鹤的舞姿,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6. 仙人桥畔听吟鸥:在仙人桥边倾听海鸥的吟唱,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7. 主人醉倒不知返:主人喝得酩酊大醉,已完全沉浸在美好的环境中,忘却了归路。
  8. 直羡渔翁弄钓舟:诗人对渔翁的悠然自得充满了羡慕,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席帽峰”形象地比喻了山峰的形状。
  • 拟人:如“听吟鸥”,赋予了海鸥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自然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喧嚣尘世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欢愉与放松。
  • :象征开阔与自由。
  • 白鹤:象征高洁与自由的灵魂。
  • 海鸥:象征自然的灵动与诗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席帽峰”是指什么? A. 一种酒
    B. 一座山峰
    C. 一种鸟
    D. 一条河

  2. 诗人的心情在最后一句表达了对什么生活的羡慕? A. 忙碌的生活
    B. 渔翁的生活
    C. 文人的生活
    D. 学者的生活

  3. “主人醉倒不知返”这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忧伤
    C. 迷醉与忘我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徐庭翼的《秋游石湾二首 其一》都表现了对饮酒的欢愉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李白更突出豪放与洒脱,而徐庭翼则强调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徐庭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