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衅隙不在大,巫臣图夏姬。百端终困楚,吴子会黄池。怨有大于此,居高易逢危。何言戒困兽,无易箦中尸。
白话文翻译:
矛盾和裂痕不一定很大,就像巫臣图谋夏姬那样。尽管有百般计谋,最终还是被困于楚国,吴子在黄池之会上也未能逃脱困境。怨恨有时比这还要大,居高位者更容易遇到危险。为何要说警惕被困的野兽,不要轻易移动席子下的尸体呢?
注释:
- 衅隙:矛盾,裂痕。
- 巫臣图夏姬:巫臣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图谋夏姬,指巫臣为了夏姬而背叛楚国。
- 百端:百般,多种。
- 吴子会黄池:吴子指吴国的君主,黄池之会是春秋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吴子在此会上未能逃脱困境。
- 怨:怨恨。
- 居高易逢危:居于高位的人容易遇到危险。
- 困兽:被困的野兽。
- 无易箦中尸:不要轻易移动席子下的尸体,比喻不要轻易触动已经安定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感遇二十五首 其十五》是他在感慨时事、抒发个人情感时所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张耒对当时政治斗争和社会动荡的深刻感受,通过历史典故来表达对权力斗争和人性弱点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深刻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危险和复杂性。诗中“衅隙不在大”一句,警示人们矛盾和裂痕不一定显而易见,但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危险。巫臣图夏姬和吴子会黄池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即使有百般计谋,也难以逃脱困境。最后两句“怨有大于此,居高易逢危。何言戒困兽,无易箦中尸”,则是对权力斗争中的人性弱点的深刻反思,提醒人们要警惕权力带来的危险,不要轻易触动已经安定的事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衅隙不在大:矛盾和裂痕不一定很大,但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 巫臣图夏姬:巫臣为了夏姬而背叛楚国,比喻权力斗争中的背叛和阴谋。
- 百端终困楚:尽管有百般计谋,最终还是被困于楚国,强调计谋的局限性。
- 吴子会黄池:吴子在黄池之会上未能逃脱困境,比喻权力斗争中的困境。
- 怨有大于此:怨恨有时比这还要大,强调权力斗争中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 居高易逢危:居于高位的人容易遇到危险,提醒人们要警惕权力带来的危险。
- 何言戒困兽:为何要说警惕被困的野兽,比喻要警惕权力斗争中的危险。
- 无易箦中尸:不要轻易移动席子下的尸体,比喻不要轻易触动已经安定的事物。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巫臣图夏姬和吴子会黄池的典故,比喻权力斗争中的背叛和困境。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衅隙不在大”与“怨有大于此”,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警示人们在权力斗争中要警惕危险,不要轻易触动已经安定的事物,强调了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意象分析:
- 衅隙:矛盾和裂痕的意象,象征着潜在的危险。
- 巫臣图夏姬:权力斗争中的背叛和阴谋的意象。
- 吴子会黄池:权力斗争中的困境的意象。
- 困兽:被困的野兽的意象,比喻权力斗争中的危险。
- 箦中尸:席子下的尸体的意象,比喻已经安定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巫臣图夏姬”指的是什么? A. 巫臣为了夏姬而背叛楚国 B. 巫臣和夏姬一起逃离楚国 C. 巫臣和夏姬一起谋划政变 D. 巫臣和夏姬一起参加会议
-
诗中“吴子会黄池”指的是什么? A. 吴子在黄池之会上未能逃脱困境 B. 吴子和黄池一起谋划政变 C. 吴子和黄池一起逃离楚国 D. 吴子和黄池一起参加会议
-
诗中“居高易逢危”的意思是什么? A. 居于高位的人容易遇到危险 B. 居于高位的人容易遇到机会 C. 居于高位的人容易遇到朋友 D. 居于高位的人容易遇到敌人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通过登高望远的意象,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感遇二十五首 其十五》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通过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 张耒的《感遇二十五首 其十五》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作的详细鉴赏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生平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