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时间: 2025-01-06 09:04: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作者: 寇梦碧 〔近代〕
三千世界,十二辰虫,作如是观。
甚忽南忽北,兔能营窟,时钗时弁,狐竟通天。
宛转秋心,瞢腾春思,蘋末风生井底澜。
千秋恨,枉惠斋才调,一例蒙冤。
也曾爨演梨园,奈生旦相逢各暮年。
笑优孟场中,虚调琴瑟,叔虞祠畔,浪配姻缘。
纸上娇花,床头病骨,打碎葫芦定爽然。
凭谁力,待唤醒痴梦,勘破情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观,诗人在南北的变化中观察着生活的无常与变化。兔子可以居住在洞穴中,狐狸甚至可以通天,暗示了世事的奇妙与不可思议。诗人在秋天的思绪和春天的幻想中徘徊,仿佛在平静的井底看到波澜。千古以来的遗憾与怨恨,尽管才华横溢却也遭受误解。曾经在梨园中演出,如今却见生死离合,感叹时光的无情。虽然在戏台上欢笑,却也知道背后的虚假与无奈。纸上的花朵再美丽,病痛的身躯却无法享受,打破了理想的美好。最后,诗人呼唤谁来唤醒沉睡的梦,拨云见日,破解情感的难题。
注释:
- 三千世界: 形容世界辽阔。
- 十二辰虫: 十二地支中的生物,代表时间的流逝。
- 兔能营窟: 比喻生存环境的多样性。
- 惠斋: 指的是文学才子惠洪,说明才华被误解。
- 梨园: 古代戏曲的发源地,象征艺术。
- 优孟: 指的是古代著名的戏曲角色,象征虚假表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寇梦碧,近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常反映社会现象与个人情感,风格独特,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世俗生活的无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对艺术的追求及对情感的迷惘。
诗歌鉴赏:
《沁园春》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个充满矛盾和变化的世界。诗中的“兔能营窟,狐竟通天”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亦反映出人类在宇宙面前的渺小与无奈。诗人在不同的季节中游走,感受到秋天的沉重与春天的期待,似乎在诉说着人生的起伏与情感的交织。
“千秋恨,枉惠斋才调”一句,传达了诗人对自身才华的无奈与对历史的反思,强调了艺术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同时,梨园的生旦相逢则象征着人生的无常,欢笑与泪水交织。诗的结尾,诗人渴望有人能唤醒沉睡的梦,展现出对真理与爱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表现出诗人对生活与艺术的深思熟虑,蕴藏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千世界,十二辰虫,作如是观。
- 描绘广袤的世界,时间流转的无常。
-
甚忽南忽北,兔能营窟,时钗时弁,狐竟通天。
- 强调生活的多变与不定,动物的聪明与灵活。
-
宛转秋心,瞢腾春思,蘋末风生井底澜。
- 表达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起伏。
-
千秋恨,枉惠斋才调,一例蒙冤。
- 反映诗人对历史与个人才华的感慨。
-
也曾爨演梨园,奈生旦相逢各暮年。
- 描述戏曲中的生死离合,生动地表现出人生的无常。
-
笑优孟场中,虚调琴瑟,叔虞祠畔,浪配姻缘。
- 讽刺表面的欢笑与现实的虚伪。
-
纸上娇花,床头病骨,打碎葫芦定爽然。
- 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凭谁力,待唤醒痴梦,勘破情关。
- 期待有人能帮助自己解开心结。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兔子和狐狸比作人类,反映生活的多样性。
- 拟人: 用“春思”、“秋心”赋予季节情感。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无常的感慨,对艺术与情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追寻与对真理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兔子、狐狸: 代表智慧与适应能力。
- 梨园: 象征艺术与人生的交织。
- 秋心、春思: 体现情感的复杂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兔能营窟”说明了什么?
- A. 兔子很聪明
- B. 生活的多变
- C. 自然环境的安逸
-
“千秋恨,枉惠斋才调”暗示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 A. 对历史的遗憾
- B. 对艺术的追求
- C. 对爱情的渴望
-
诗人呼唤谁来唤醒沉睡的梦?
- A. 自己
- B. 朋友
- C. 无人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反映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复杂。
- 李白的《将进酒》: 表达对人生的豪情与感慨。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沁园春》的对比,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人生的思考,但杜甫更侧重于历史的沉重,寇梦碧则更关注个人情感的纠葛与艺术的追寻。
参考资料:
- 《近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寇梦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