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送杨伯可》
时间: 2024-09-19 20:43: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送杨伯可
作者: 陆文圭 〔宋代〕
雨足江皋,月满中秋,使客将归。
看扁舟空载,贫无长物,破囊收贮,富有新诗。
清白传家,怀金不受,洁已从来畏四知。
民何幸,尽相安南里,乐业熙熙。
谁知经界良规,是三代相传古法遗。
要讲明有素,施行不扰,宽严相济,表里无私。
惭愧偏州,久淹老子,却怪朝家选用迟。
公子去,定致身序,接武龙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雨水滋润着江边,月亮在中秋的夜空中明亮而圆满,送别的客人即将启程。看那空荡荡的小舟,虽然身无长物、囊中羞涩,但却满怀新诗的富足。诗人强调要以清白的品德传承家风,心怀金钱却不受其诱惑,洁身自好从不畏惧他人的知晓。百姓何其幸运,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可是谁又知道这些良好的规章制度,是三代以来传承下来的古老法则呢?我们要讲究明理,施行政策时不扰民,宽严相济,做到表里如一。诗人感到惭愧,因为自己在偏远地区久居,对《老子》的教诲理解不深,却又埋怨朝廷用人太慢。公子即将离去,定会在有序的环境中成就一番事业。
注释:
- 江皋: 江边的土岸。
- 扁舟: 小舟,形状扁平的船。
- 贫无长物: 形容生活贫困,没有多余的物品。
- 破囊: 破旧的钱袋。
- 怀金不受: 心怀财富但不贪图。
- 四知: 指古代的四个知识:父母、朋友、妻子和子女。
- 经界良规: 指良好的法律与规章制度。
- 三代: 指夏、商、周三代,古代中国的朝代。
- 宽严相济: 形容宽松和严格的措施相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文圭,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人喜爱。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人情世态,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中秋,正值送别之际,诗人借此时机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社会理想的思考,展现了对清白传家的追求和对国家治理的期待。
诗歌鉴赏:
《沁园春 送杨伯可》是一首充满哲思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送别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诗的开头以“雨足江皋,月满中秋”引入,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秋夜图景,既营造了送别的氛围,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接着,诗人以“看扁舟空载,贫无长物”自嘲,展现了自己虽然经济拮据,却心怀诗意的富有。这种对比传达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的深刻理解,强调了诗歌的价值和文学的意义。诗中“清白传家,怀金不受”更是表达了一种高尚的道德观,认为为人处世应以清白自守,抵制金钱的诱惑。
此外,诗中提到的“民何幸,尽相安南里”,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安定的期盼与赞美,反映出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最后,诗人的惭愧情绪与对社会治理的反思,表明了他对自身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感受,进一步深化了全诗的思想深度。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深刻的哲理思考和真挚的情感交织,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陆文圭深邃的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足江皋,月满中秋: 描绘了秋天的雨水充沛,月亮明亮的景象,营造了送别的氛围。
- 看扁舟空载,贫无长物: 自我调侃,虽然生活贫困,但内心富有。
- 破囊收贮,富有新诗: 破旧的囊袋也能装下新诗,暗示精神财富的积累。
- 清白传家,怀金不受: 强调家风的清白与抵制金钱的诱惑。
- 民何幸,尽相安南里: 感慨民众的安定生活,表达对社会的赞美。
- 谁知经界良规: 对于古法的传承与社会治理的思考。
- 惭愧偏州,久淹老子: 自我反思,感到对古代智慧理解不足。
- 公子去,定致身序: 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贫无长物”和“富有新诗”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 用“扁舟”比喻人生的艰难,但同时也带出内心的丰富。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清白传家”和“理想社会”展开,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对物质与精神的反思,以及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皋: 象征着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代表了诗人的生活背景。
- 扁舟: 代表人生旅途的艰辛,寓意着追求精神财富的道路。
- 月圆: 象征团圆与美好的愿望,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清白传家”表达了什么样的价值观?
- A. 追求名利
- B. 重视家庭道德
- C. 忽视社会责任
-
“雨足江皋,月满中秋”中的“江皋”指的是哪里?
- A. 山顶
- B. 江边的土岸
- C. 城市街道
-
诗人对自己在偏州的生活感到:
- A. 自豪
- B. 惭愧
- C. 满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陆文圭 vs. 杜甫: 两位诗人都在作品中表达对生活的思考,陆文圭更注重个人道德与社会理想,而杜甫则多描绘家国情怀与民生疾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陆文圭相关研究论文及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