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扇赠别》

时间: 2025-01-14 01:59:45

湘竹殊堪制,齐纨且未工。

幸亲芳袖日,犹带旧林风。

掩笑歌筵里,传书卧阁中。

竟将为别赠,宁与合欢同。

意思解释

题竹扇赠别

原文展示:

湘竹殊堪制,齐纨且未工。
幸亲芳袖日,犹带旧林风。
掩笑歌筵里,传书卧阁中。
竟将为别赠,宁与合欢同。

白话文翻译:

这竹子是湘江特产,极适合制作竹扇,而精致的丝绸还没有织成。
幸好在你芳香的袖子里,仍然带着我对旧林的思念。
在欢笑的歌宴上,我将书信悄悄传递到你的卧房。
最后决定把这扇子作为别离的赠礼,宁愿它与合欢花同样珍贵。

注释:

  • 湘竹:特指产于湘江的竹子,质地优良,适合制作扇子。
  • 齐纨:指的是精致的丝绸,未工表示尚未织成。
  • 芳袖:指女子的衣袖,带有香气,象征着温柔与亲密。
  • 掩笑:指掩饰笑容,带有隐忍的意味。
  • 合欢:象征着团圆和欢乐的花,寓意美好的祝愿。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皇甫冉,唐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借景抒情,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人际关系的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离别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题竹扇赠别》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竹扇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离别的情感。诗中开篇提到“湘竹”,不仅展示了竹子的优雅与特点,还暗示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厚情感。接着“齐纨且未工”一句,展现出诗人对于亲友的美好祝愿,尽管物品尚未完成,但情感却是完满的。第三句“掩笑歌筵里,传书卧阁中”,描绘了欢聚时的欢乐与离别时的情感交织,既有欢笑的歌宴,又有传递思念的私信,形成强烈的对比。整首诗以“竟将为别赠”结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珍重,竹扇成为了情感的寄托,象征着友谊的长存。这首诗不仅在字句上流畅优美,更在意境上引人深思,展示了唐诗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湘竹殊堪制”:湘江的竹子极为适合制作扇子,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
    • “齐纨且未工”:丝绸尚未织成,象征着美好的愿望尚未实现,暗含对未来的期待。
    • “幸亲芳袖日”:与亲友相聚的美好时光,带着温暖的回忆。
    • “犹带旧林风”:旧林的风,象征着对过去的怀念与感情的延续。
    • “掩笑歌筵里”:在欢聚的场合中,表现出离别的隐忍与不舍。
    • “传书卧阁中”:在私密的空间中传递思念,显示出对友谊的珍视。
    • “竟将为别赠”:最终将竹扇作为离别的礼物,寓意深远。
    • “宁与合欢同”:愿这份情谊与合欢花一样美好,象征着团圆与快乐。
  • 修辞手法

    • 比喻:竹扇比作情谊,丰富了诗的意象。
    • 对仗:整体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竹扇与合欢花象征着友谊、团圆与祝福。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竹扇作为媒介,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感与美好的祝愿,展现了离别时的温情与不舍。

意象分析:

  • :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格。
  • :象征着友情的传递与祝福。
  • 合欢:象征着团圆与幸福。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湘竹”指的是哪种竹子?

      • A. 四川竹
      • B. 湘江竹
      • C. 黄河竹
        答案:B
    2. “齐纨且未工”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美好的愿望尚未实现
      • B. 扇子已经完成
      • C. 朋友已经离开
        答案:A
    3. 诗中“合欢”象征着什么?

      • A. 离别
      • B. 团圆与欢乐
      • C. 伤感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友人》——李白
    • 《送别》——王之涣
  • 诗词对比

    • 与王之涣的《送别》相比,《题竹扇赠别》更注重于细腻的情感表达,而《送别》则展现出更为壮阔的离别场景。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选注》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