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袁郎中破贼北归》
时间: 2025-01-04 11:38: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袁郎中破贼北归
皇甫冉 〔唐代〕
优诏亲贤时独稀,中途紫绂换征衣。
黄香省闼登朝去,杨仆楼船振旅归。
万里长闻随战角,十年不得掩郊扉。
但将词赋奉恩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袁郎中出征破贼归来的送别之情。优厚的诏令使得贤良之人不易得到,而他在途中换上了征战的衣裳。黄香在省门登朝而去,杨仆则乘船振动着旅途的归帆。万里之外的战斗声仍在耳边回响,十年间未能踏入自己的家门。最后,唯有用诗词来表达对恩宠的感激。
注释:
- 优诏:指优厚的诏令,形容对贤良之人的重用。
- 紫绂:指官员的服饰,寓意身份的象征。
- 黄香:指黄香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是借用其典故。
- 省闼:指省门,古代官府的门口。
- 杨仆:指杨仆,是个历史人物,可能与舟船有关。
- 万里长闻:形容战斗的声音传得很远。
- 郊扉:指家门,寓意归家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皇甫冉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多以送别、边塞为题材,表现出对士人的关怀和对国家局势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代,诗人寄情于士人归来的壮志,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渴望及对将士的敬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袁郎中出征归来的描写,展现了唐代士人的忠诚与奉献精神。开篇以“优诏亲贤时独稀”引入,指出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能受到重用的贤良之士是多么的稀少,表现了诗人对袁郎中的钦佩之情。“中途紫绂换征衣”则暗示了他在战斗中身份的转变,同时也暗含了士人对国家的责任感。接着描绘了黄香与杨仆的归途,诗中运用“黄香省闼登朝去,杨仆楼船振旅归”两句,生动地展现了两位士人的不同归途,象征着不同的命运和角色。后两句“万里长闻随战角,十年不得掩郊扉”则体现了诗人对战乱的沉痛思考,士人们在战斗中多少年未能归乡,家国情怀深厚,诗人虽未能亲历战场,但他对士人归来的渴望和对国家的忧虑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最后一句“但将词赋奉恩辉”更是表明了诗人以诗词来致敬和表白的情感,体现了士人对国家和恩宠的忠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优诏亲贤时独稀”:在这个年代,优厚的诏令重用贤者的机会非常少。
- “中途紫绂换征衣”:在回归的途中,袁郎中换上了征战的服装,象征着他的身份与责任。
- “黄香省闼登朝去”:黄香在清晨从省门出发,表明他为仕途努力。
- “杨仆楼船振旅归”:杨仆乘船归来,展现归家的希望。
- “万里长闻随战角”:即使远在千里,仍能听到战斗的号角声。
- “十年不得掩郊扉”:十年未归,家门依旧未能关上,表现了对归家的渴望。
- “但将词赋奉恩辉”:用诗词献给恩宠,展现了士人对国家和恩宠的感激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黄香省闼登朝去,杨仆楼船振旅归”,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暗喻:通过“紫绂”、“征衣”等,暗示士人的身份与责任。
- 夸张:如“万里长闻”,带有夸张的成分,强调了战争的影响。
主题思想:该诗主题围绕着对士人忠诚与奉献的赞美,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期待,表达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优诏:象征贤良之士的重用。
- 紫绂:代表官职和身份。
- 战角:象征战争的残酷。
- 郊扉:家乡的象征,体现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优诏”指的是什么?
- A. 普通的命令
- B. 优厚的诏令
- C. 战斗的号角
- D. 个人的生活
-
“万里长闻随战角”中“战角”指的是什么?
- A. 音乐
- B. 战斗的号角
- C. 乡音
- D. 船上的号角
-
诗中黄香和杨仆分别代表什么?
- A. 不同的士人
- B. 同一个人
- C. 战争的敌人
- D. 诗人的朋友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诗词对比: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以送别为主题,表现了对朋友的关怀与期待。
- 《送元二使安西》:也涉及家国情怀,诗中对友人的祝福与忧伤交织。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及其作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