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李司直诸公暑夜南馀》

时间: 2025-01-19 21:46:59

何处多明月,津亭暑夜深。

烟霞不可望,云树更沈沈。

好是吴中隐,仍为洛下吟。

微官朝复夕,牵强亦何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处多明月,津亭暑夜深。
烟霞不可望,云树更沈沈。
好是吴中隐,仍为洛下吟。
微官朝复夕,牵强亦何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哪里有那么多明亮的月光呢?在渡口的亭子里,炎热的夏夜显得格外深沉。烟雾和霞光让人无法眺望,云树更加显得幽暗沉重。最美的是在吴地隐居,依旧可以在洛阳吟唱。作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官员,朝朝暮暮感觉牵强,心中又何必有太多牵挂呢?

注释:

  • 何处:哪里。
  • 多明月:许多明亮的月光。
  • 津亭:渡口的亭子。
  • 暑夜:炎热的夏夜。
  • 烟霞:烟雾和霞光。
  • 更沈沈:更加沉重、幽暗。
  • 好是:最好的就是。
  • 吴中:指吴地,古代指今江苏一带。
  • 洛下:指洛阳附近。
  • 微官:微薄的官职。
  • 牵强:勉强、强求。

典故解析:

  • 吴中隐:吴地以山水秀丽闻名,常被文人墨客作为隐居的理想之地。
  • 洛下吟:洛阳作为古都,文人常在此吟咏,意指依旧怀念那里的文雅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冉,唐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与人情,作品多有抒发个人情怀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个炎热的夏夜,诗人于津亭中感受到深夜的孤寂与沉重,借景抒情,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淡泊。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炎热的夏夜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开篇的“何处多明月”引入了一个充满静谧和思索的夜晚,明月成为了诗人思乡与怀人的象征。接着“津亭暑夜深”一语,描绘了夜色的深邃与闷热,传达出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感。

“烟霞不可望,云树更沈沈”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诗人对远方美景的渴望与无奈。对比之下,吴地的隐居生活显得尤为美好,反映出诗人内心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最后的“微官朝复夕,牵强亦何心”则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体现出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处多明月:在疑问中引入思考,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津亭暑夜深:描绘环境,展现时间与空间的沉重感。
  • 烟霞不可望:表达对美好景象的渴求与现实的失落。
  • 云树更沈沈:进一步加重了环境的压抑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沉重的氛围。
  • 好是吴中隐: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仍为洛下吟: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感。
  • 微官朝复夕:表现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与无奈。
  • 牵强亦何心: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在句式上保持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达内心情感的变化。
  • 拟人:云树的“沈沈”使其富有情感,增加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夏夜的景色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与对社会生活的淡泊态度。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着美好与思念。
  • 津亭:代表着人际交往的场所,隐含孤独。
  • 烟霞:象征着美好而不可及的理想。
  • 云树:代表沉重的现实与内心的压抑。
  • 吴中隐:象征理想的隐逸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吴中”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北京
    • B. 江苏
    • C. 河南
    • D. 四川
  2. 诗人通过什么元素来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A. 烟霞
    • B. 明月
    • C. 津亭
    • D. 云树
  3. 诗中的“微官朝复夕”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满足
    • B. 无奈
    • C. 喜悦
    • D. 忧伤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月夜的情景,情感更为深切,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
  • 《静夜思》:以月光为背景,表达了思乡之情,情感更为浓烈,对比之下,皇甫冉的诗则显得更为淡泊。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诗选注》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