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 题黄太夫人影写傅干注坡词,借用坡仙次欧公西湖韵》

时间: 2025-01-08 22:34:39

文章喜见波澜阔。

玉笛临风还自咽。

暮云春树翠千重,渭北江东红一抹。

间关几处流莺滑。

溜到圆时惊二八。

悲欢离合总寻常,信得清如天上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令 题黄太夫人影写傅干注坡词,借用坡仙次欧公西湖韵
——龙榆生

文章喜见波澜阔。玉笛临风还自咽。
暮云春树翠千重,渭北江东红一抹。
间关几处流莺滑。溜到圆时惊二八。
悲欢离合总寻常,信得清如天上月。

白话文翻译

这篇文章让我很高兴,仿佛看见波澜壮阔的景象。玉笛在风中轻声哀鸣。
暮色中的云彩与春天的树木层层叠叠,渭河以北和江东仅有一抹红色。
在那几处悠然自得的地方,黄莺在流畅地歌唱。它们在圆月之时飞快地滑过,惊动了二八少女。
悲欢离合的事情总是寻常,真让人感到清澈如同天上的明月。

注释

字词注释

  • 波澜阔:波涛汹涌,形容景象壮阔。
  • 玉笛:泛指笛子,通常带有清雅的音色。
  • 渭北江东:指中国的地理位置,象征着不同的地方。
  • 间关:形容音响悠扬的样子。
  • 二八:指年轻的少女,通常指年龄在十六、十七岁的女孩。

典故解析

  • 黄太夫人:传说中的人物,象征着恩情与慈爱。
  • 坡仙:指苏轼,因其才华横溢,被称为“坡仙”,常与西湖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龙榆生(1894-1969),字梦阮,号梅溪,江苏人。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学者,致力于古典诗词的研究与创作,风格独特,常借古抒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近代,背景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与对人世间情感变化的理解。

诗歌鉴赏

本诗以自然景象入手,描绘了一个宽广而富有层次的景象,令人联想到诗人对于生命的深刻理解。开头的“文章喜见波澜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激荡与对生活的热爱。通过“玉笛临风还自咽”,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那一缕哀愁与思念,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回忆。

诗中对暮云与春树的描绘充分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暮色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特别是“渭北江东红一抹”,用色彩的变化表现了自然的变迁。接下来的“流莺滑”更是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生命的轻盈与自由,给人以美好的遐想。

“悲欢离合总寻常”一句,传达了人生的常态,生离死别、聚散离合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信得清如天上月”则将这些情感归结为一种清澈的理解与接受。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达到了深刻与细腻的结合,既有个人的情感寄托,又有对生命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文章喜见波澜阔:开篇即表达对美好文章的欣喜,隐喻对人生的期待。
  2. 玉笛临风还自咽:笛声虽美,却带有不尽的柔情与哀怨。
  3. 暮云春树翠千重:描绘傍晚的景象,色彩丰富,暗示生命的层次。
  4. 渭北江东红一抹:色彩对比,体现地方的多样性。
  5. 间关几处流莺滑:流莺的歌声如水般流畅,象征青春的自由。
  6. 溜到圆时惊二八:月圆之时,少女的惊讶,象征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7. 悲欢离合总寻常:强调人生中的普遍现象,接受生活的无常。
  8. 信得清如天上月:表达对生活的理解与清晰的认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波澜,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悲欢离合”与“信得清”形成对比,加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描写与情感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理解与接受,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波澜:象征生命的起伏与变化。
  • 玉笛:代表音乐与情感的表达。
  • 暮云春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更替。
  • 流莺:象征青春的自由与灵动。
  • 天上月:象征宁静与永恒的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波澜阔”形容什么?
    A. 心情
    B. 景象
    C. 文章

  2. “玉笛临风还自咽”的意思是什么?
    A. 笛声悦耳
    B. 笛声哀伤
    C. 笛声嘹亮

  3. 诗中提到的“二八”指的是:
    A. 男性
    B. 年轻女子
    C. 老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写自然与人生哲理。
  • 李白《静夜思》:表达对月亮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龙榆生与苏轼的诗作都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但龙榆生更加强调情感的流动与生活的无常,而苏轼则更多地表现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典诗词鉴赏》
  • 《龙榆生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