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 其二 遣愁》

时间: 2025-01-08 22:16:09

三春日日和愁住。

愁汝来前与汝语。

连朝愧汝太殷勤,我醉欲眠君且去。

麾之不去愁良误。

心已厌君君好喻。

不然便觅一丸泥,封却汝愁来往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令 其二 遣愁
作者: 王士禄 〔清代〕

三春日日和愁住。
愁汝来前与汝语。
连朝愧汝太殷勤,
我醉欲眠君且去。
麾之不去愁良误。
心已厌君君好喻。
不然便觅一丸泥,
封却汝愁来往路。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三春的日子里,我感到愁苦不停。
我愁苦,你在我面前与我交谈。
连日来,我对你过于殷勤感到羞愧,
我醉了想要入睡,你就请暂且离去。
我挥手示意你离去,却是错误的决定。
我的心已经厌倦了你,可你却很懂我。
不如去找一块泥土,
把你的愁苦封住,不让它再来往。

注释:

  • 愁住:愁苦停留,无法散去。
  • 愚汝:愁苦你,指对方。
  • 殷勤:殷切殷勤的态度。
  • 麾之:挥手示意。
  • 良误:好意却是错误的决定。
  • 好喻:理解、懂得。
  • 一丸泥:一块泥土,象征封存愁苦。

典故解析:

“愁”在古代诗词中常象征着思念、忧伤,这里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中提到的“泥”象征着对愁苦的封存,表现出诗人试图逃避愁苦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士禄(1643-1716),清代诗人,以词作闻名,作品多表现情感与自然相结合,风格细腻、婉约。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王士禄对人际关系和情感的思考时期,反映出个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木兰花令 其二 遣愁》透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中“愁”字反复出现,既表明了愁苦的深重,也暗示了诗人对情感的敏感与执着。诗人将愁苦与春日的美好环境相对比,展现出一种“春光明媚,心却凄苦”的强烈反差,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在结构上,诗人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韵律感,营造出一种流畅的阅读体验。尤其是在“我醉欲眠君且去”一句中,表现出诗人对愁苦的逃避与内心的挣扎,体现了人对情感的复杂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愁苦的反思,展现了清代文人对情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三春日日和愁住”:春日明媚,却因愁苦而感到沉重。
    • “愁汝来前与汝语”:愁苦在你面前与我交谈,展现情感的直接。
    • “连朝愧汝太殷勤”:连日来对你过于热情而感到羞愧。
    • “我醉欲眠君且去”:我醉了想要休息,希望你能离开。
    • “麾之不去愁良误”:我挥手示意你离去,却是错误的行为。
    • “心已厌君君好喻”:我心已厌倦,但你却很懂我。
    • “不然便觅一丸泥”:不如找一块泥土来封住愁苦。
    • “封却汝愁来往路”:把愁苦封住,不再让我与之相遇。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泥”象征封住愁苦,生动形象。
    • 对仗:如“愁住”与“与汝语”,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愁苦与人交谈,赋予情感以生命。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愁苦的无奈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出人们在美好环境中却因情感而感到沉重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春日:象征着希望与美好,与愁苦形成强烈对比。
  • :情感的核心,象征着思念与忧伤。
  • :象征着封存与逃避,表现出对愁苦的排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愁住”是什么意思? A. 愁苦停留
    B. 愁苦离去
    C. 愁苦增多
    D. 愁苦消散

  2. 诗人想要用什么来封住愁苦? A. 一块石头
    B. 一片叶子
    C. 一丸泥
    D. 一根竹子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木兰花令》系列,其他诗人如李清照的词。

诗词对比

  • 王士禄的《木兰花令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达了对情感的思考与对愁苦的描绘,但王士禄更强调内心的挣扎,而李清照则多表现对过往的怀念与惆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王士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