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篇》

时间: 2025-01-04 09:51:17

芦台七月足秋水,一望苍茫烟波里。

卫河北来势欲吞,滹沱东下疾如矢。

汪洋千顷静不风,瞬息惊涛百丈起。

渔人不敢试舟航,千夫万夫立水涘。

皇皇蚁穴忧其崩,高岸重堤未足恃。

嗟我无能分民忧,几回欲与河伯死。

却意河伯岂无灵,杀时犉牡修禋祀。

侵晚水势若为消,我士我民沾沾喜。

忆昔当初二月春,土功百里若云屯。

畚锸仓皇务农废,移家仍复住河滨。

堤筑何止千万丈,胼胝何止数十旬。

富人仆赁或哿矣,伤哉零丁此孤贫。

籴得城中数升米,幼妇稚儿共采薪。

糟糠不厌强赴役,稍息犹恐督吏嗔。

五月六月工方歇,遥看凹面堤嶙峋。

准拟中流今砥柱,何来大水又浸沦。

以我修兮以我守,胡为频频苦我民。

嗟此小邑屡荒旱,更有冠盖如飞翰。

同行奔走孑无遗,况复迢迢一河岸。

至如僻地客少过,小民从容里田畔。

卒岁不闻力役征,生平不识水揽漫。

祈寒暑雨仍咨嗟,起向官府坐长叹。

我民何独生水乡,行役修堤曾不惮。

数十年来此邑疲,里闬萧条半逃窜。

有如偏累苦不休,谁不星星各解散。

呜呼天地生人各一方,不须冲疲苦较量。

我闻卫河东岸去,下海曾不百里强。

水没田舍固难当,水归大海亦其常。

安得排决令东注,年年不复此堤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水篇
作者: 潘榛 〔明代〕

芦台七月足秋水,一望苍茫烟波里。
卫河北来势欲吞,滹沱东下疾如矢。
汪洋千顷静不风,瞬息惊涛百丈起。
渔人不敢试舟航,千夫万夫立水涘。
皇皇蚁穴忧其崩,高岸重堤未足恃。
嗟我无能分民忧,几回欲与河伯死。
却意河伯岂无灵,杀时犉牡修禋祀。
侵晚水势若为消,我士我民沾沾喜。
忆昔当初二月春,土功百里若云屯。
畚锸仓皇务农废,移家仍复住河滨。
堤筑何止千万丈,胼胝何止数十旬。
富人仆赁或哿矣,伤哉零丁此孤贫。
籴得城中数升米,幼妇稚儿共采薪。
糟糠不厌强赴役,稍息犹恐督吏嗔。
五月六月工方歇,遥看凹面堤嶙峋。
准拟中流今砥柱,何来大水又浸沦。
以我修兮以我守,胡为频频苦我民。
嗟此小邑屡荒旱,更有冠盖如飞翰。
同行奔走孑无遗,况复迢迢一河岸。
至如僻地客少过,小民从容里田畔。
卒岁不闻力役征,生平不识水揽漫。
祈寒暑雨仍咨嗟,起向官府坐长叹。
我民何独生水乡,行役修堤曾不惮。
数十年来此邑疲,里闬萧条半逃窜。
有如偏累苦不休,谁不星星各解散。
呜呼天地生人各一方,不须冲疲苦较量。
我闻卫河东岸去,下海曾不百里强。
水没田舍固难当,水归大海亦其常。
安得排决令东注,年年不复此堤防。

白话文翻译

七月的芦台已满是秋水,远望去烟波浩渺。
卫河从北方奔来,势头如同要吞噬一切,
滹沱河从东边急速而下,如箭一般。
广阔的水面上万顷无风,瞬间惊涛骇浪百丈高起。
渔人不敢出航,成群的人们站在岸边。
蚂蚁般的小村庄忧虑着墙壁崩塌,高岸和重堤并不可靠。
可叹我无能分担百姓的忧愁,几次想与河神同归于尽。
可谁知河神难道没有灵气,难道不知该祭祀吗?
傍晚水势似乎要减弱,我们这些士人和百姓心中欢喜。
回忆起当初二月春天,土地上忙碌的身影如云般聚集。
铲子和锄头因恐慌而废弃,迁移后又回到河边。
堤坝的修建何止千万丈,辛劳的手掌何止数十旬。
富人和仆人们或许会有所怨言,伤哉,这孤贫的零丁人。
从城里买得几升米,幼妇和稚儿一起去采薪。
即使糟糠也不厌弃,仍然要去干活,稍微休息也怕督吏的责骂。
五月和六月的农事刚刚停歇,远远望去堤坝却凹凸不平。
本想在中流建立支柱,何来大水又侵没一切?
我修堤,我守护,为何频繁地折磨我的百姓?
可叹这小镇屡遭干旱,更有冠盖如飞的豪门。
同行的人奔走而无遗落,何况这遥远的河岸。
至于偏僻的地方客人少过,小民从容在田边。
一年到头不闻征役的召唤,生平也不知水的漫溢。
祈求寒暑与雨水仍是叹息,向官府诉说无奈。
我民为何独生于水乡,行役修堤从不惧怕。
数十年来此地疲惫,里巷萧条半数逃散。
似乎偏偏累苦不休,谁不如星星各自解散。
呜呼天地生人各在一方,不必争相遭受苦难。
我听说卫河东岸去,下海不过百里。
水淹田舍固然难以承受,水归大海也是常理。
如何能排水让它东流,年年不再修堤防?

注释

  1. 芦台:指的是河边的芦苇荡。
  2. 卫河:指卫河,古代的河流名。
  3. 滹沱:指滹沱河,流向东。
  4. 蚁穴:比喻村庄。
  5. 河伯:河神,古代神话中的水神。
  6. :指河堤,防洪的建筑物。
  7. :指从外地购买粮食。
  8. 疏浚:指疏通河道。
  9. 倾覆:比喻被水淹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榛,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诗作多关注民生疾苦,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深思。

创作背景

《秋水篇》创作于明代的一个时期,因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民众生活困苦。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百姓水患的忧虑和对社会现状的批判。

诗歌鉴赏

《秋水篇》以河流为主线,描绘了秋水泛滥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民生苦难的深切关怀。全诗通过描写卫河和滹沱河的汹涌澎湃,表达了对水灾的恐惧与无奈。诗人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深入探讨了人们对自然灾害的应对,展现了人民在水患中的无助与抗争。

诗中反复提到的“河伯”意象,既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神灵的讽刺,表现了对上天的无奈与对神明的质疑。诗人以“我无能分民忧”表达了自己的无力感,折射出社会中个体与集体的对立。

整首诗言辞恳切,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民的深切关怀与忧虑,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及对社会现状的深思,显示出其人文关怀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芦台七月足秋水:七月的芦台已经涨满秋水。
  2. 一望苍茫烟波里:远望去,烟雾弥漫,水波浩渺。
  3. 卫河北来势欲吞:卫河从北方奔来,气势如同要吞噬一切。
  4. 滹沱东下疾如矢:滹沱河向东疾速而下,像箭一样。
  5. 汪洋千顷静不风:广阔的水面上万顷无风。
  6. 瞬息惊涛百丈起:突然间惊涛骇浪百丈高起。
  7. 渔人不敢试舟航:渔人不敢出航去捕鱼。
  8. 千夫万夫立水涘:成群的人们站在岸边。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大水”比喻社会的动荡与民生困苦。
  • 拟人:将河流描述为有情感的存在,暗示对神灵的质疑。
  • 排比:通过多次提及“我民”,强调人民的苦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水灾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生活困境的深切关怀,揭示了自然与人类的对抗,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与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秋水:象征自然的变迁与无常。
  2. 河流:代表生命的源泉与困境。
  3. 堤坝:象征人类对自然的抵抗与保护。
  4. 渔人:代表普通百姓,展现其无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河伯”是指什么?

    • A. 河流
    • B. 河神
    • C. 渔人
    • D. 诗人
  2. 填空题:诗中“高岸重堤未足恃”表达了对____的担忧。

  3. 判断题:诗人对水灾的态度是绝望的。(对/错)

答案

  1. B
  2. 水灾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 《滕王阁序》:王勃,展现大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无常。

诗词对比

《秋水篇》《春江花月夜》都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但前者更关注于社会民生的困境,而后者则更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两首诗均展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精华》
  • 《文学与社会:明代诗人的思考》

相关诗句

芦台七月足秋水,一望苍茫烟波里。下一句是什么

卫河北来势欲吞,滹沱东下疾如矢。上一句是什么

卫河北来势欲吞,滹沱东下疾如矢。下一句是什么

汪洋千顷静不风,瞬息惊涛百丈起。上一句是什么

汪洋千顷静不风,瞬息惊涛百丈起。下一句是什么

渔人不敢试舟航,千夫万夫立水涘。上一句是什么

渔人不敢试舟航,千夫万夫立水涘。下一句是什么

皇皇蚁穴忧其崩,高岸重堤未足恃。上一句是什么

皇皇蚁穴忧其崩,高岸重堤未足恃。下一句是什么

嗟我无能分民忧,几回欲与河伯死。上一句是什么

嗟我无能分民忧,几回欲与河伯死。下一句是什么

却意河伯岂无灵,杀时犉牡修禋祀。上一句是什么

却意河伯岂无灵,杀时犉牡修禋祀。下一句是什么

侵晚水势若为消,我士我民沾沾喜。上一句是什么

侵晚水势若为消,我士我民沾沾喜。下一句是什么

忆昔当初二月春,土功百里若云屯。上一句是什么

忆昔当初二月春,土功百里若云屯。下一句是什么

畚锸仓皇务农废,移家仍复住河滨。上一句是什么

芦台七月足秋水,下一句是什么

一望苍茫烟波里。上一句是什么

一望苍茫烟波里。下一句是什么

卫河北来势欲吞,上一句是什么

卫河北来势欲吞,下一句是什么

滹沱东下疾如矢。上一句是什么

滹沱东下疾如矢。下一句是什么

汪洋千顷静不风,上一句是什么

汪洋千顷静不风,下一句是什么

瞬息惊涛百丈起。上一句是什么

瞬息惊涛百丈起。下一句是什么

渔人不敢试舟航,上一句是什么

渔人不敢试舟航,下一句是什么

千夫万夫立水涘。上一句是什么

千夫万夫立水涘。下一句是什么

皇皇蚁穴忧其崩,上一句是什么

皇皇蚁穴忧其崩,下一句是什么

高岸重堤未足恃。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