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怀古》

时间: 2024-09-19 21:55:53

边尘卷地北风号,泥马南来驻六桥。

汴水故宫空有月,海门沙溆寂无潮。

铜驼夜泣霜华冷,银雁秋飞王气销。

五国城头魂不返,伤心谁赋《楚辞》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边尘卷地北风号,泥马南来驻六桥。
汴水故宫空有月,海门沙溆寂无潮。
铜驼夜泣霜华冷,银雁秋飞王气销。
五国城头魂不返,伤心谁赋楚辞招。

白话文翻译:

北风怒号,尘土飞扬,战马从北方奔来,停驻在六桥之上。
汴水流过的故宫,只剩下空荡荡的月光,海门的沙滩寂静无潮。
铜驼在夜里哭泣,霜华冷冷,银雁在秋空中飞去,王朝的气派渐渐消失。
五国城头的英灵再也无法归来,伤心之情,谁能赋予楚辞来招唤?

注释:

  • 边尘:指战场的尘土。
  • 六桥:可能指古时的六座桥梁,具有历史象征意义。
  • 汴水:指汴河,历史上著名的水道,流经汴京(今河南开封)。
  • 故宫:指古代皇宫,象征着过去的辉煌。
  • 铜驼:指古时的铜雕驼像,常用来象征历史的沧桑。
  • 银雁:象征迁徙的鸟,寓意秋天的离别。
  • 五国城:指五个国家的城池,象征着历史的沉浮与英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完,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怀与对古代文化的追忆。诗风清新,情感细腻,常以自然景象寄托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钱塘怀古》写于明代,时值国家动荡,诗人通过对历史的追忆,表达了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

诗歌鉴赏:

《钱塘怀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沉思的诗。诗中通过描绘北风、战马、月光与沙滩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又壮阔的氛围。开篇以“边尘卷地北风号”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了战乱的场景,北风呼啸,尘土飞扬,伴随着泥马南来的壮丽景象,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英雄的故事。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对历史的感慨愈发浓烈,故宫空有明月,却无繁华可言,正如历史的沧桑与衰败。

接下来,诗人以“铜驼夜泣霜华冷,银雁秋飞王气销”描绘了故国的无情与离别。铜驼的泣声和银雁的飞翔,象征着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仿佛在问:曾经的繁华何处去?最后,诗人以“伤心谁赋楚辞招”结束,表达了对英雄英灵的怀念与无奈,楚辞作为古代文学的经典,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情感。

整首诗通过极具画面感的意象,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现实的无奈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边尘卷地北风号:描绘了战场的景象,北风呼啸,尘土飞扬,暗示战争的残酷。
  2. 泥马南来驻六桥:南来的泥马停驻在六桥,象征着战马奔波不息,表露出历史的沧桑。
  3. 汴水故宫空有月:汴河流经的故宫只剩下空荡荡的月亮,象征着昔日的辉煌已成虚影。
  4. 海门沙溆寂无潮:海门的沙滩上波澜不惊,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沉寂。
  5. 铜驼夜泣霜华冷:铜驼在夜里悲泣,霜华冷冷,表现了对历史的哀怨。
  6. 银雁秋飞王气销:秋天的银雁飞去,王朝的气派随之消逝,暗示着王朝的衰落。
  7. 五国城头魂不返:五国的英灵再也无法回归,表现了对过去的无尽惋惜。
  8. 伤心谁赋楚辞招:最后一句以楚辞作结,呼唤古典文化,表明对历史的追忆与深切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的沧桑与个体情感紧密相连。
  • 拟人:铜驼的“夜泣”赋予其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繁华的怀念和对英雄英灵的追思,反映出深厚的文化情感与时代的沧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风:象征战争、动荡与不安。
  • 泥马:象征历史的流动与变迁。
  • 月光:象征过往的辉煌与孤独。
  • 铜驼:象征历史的沧桑与文化传承。
  • 银雁:象征离别与时光的流逝。
  • 五国城:象征英雄的逝去与往昔的辉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六桥”指的是? A. 六座桥梁
    B. 六个国家
    C. 六个诗人
    D. 六个历史事件

  2. “铜驼夜泣”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愤怒
    C. 哀伤
    D. 期待

  3. 诗中的“汴水故宫”象征着? A. 未来的希望
    B. 过去的辉煌
    C. 现实的困境
    D. 诗人的理想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的《登高》
  2.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现了对历史的感慨,但更注重个人的孤独感。
  • 《将进酒》:则是对人生短暂的庆祝,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陈完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楚辞与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