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
时间: 2025-01-19 20:12: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 ——汪元量
抱琴挟策马萧萧,北望燕云道路遥。
紫塞晓行闻鸡叫,黄河夜渡见鱼跳。
周回四蜀愁双剑,浩荡三湘梦六桥。
踏遍乾坤犹是客,小山丛桂不能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抱着琴,夹着书卷,骑马在萧瑟的环境中前行,向北望去,看到远处的燕云,路途显得遥远无比。清晨在紫塞行走时,我听到了鸡鸣声;夜晚渡过黄河时,我看到水中鱼儿跳跃。四周的蜀地让我心中愁绪重重,浩荡的三湘之地则让我梦想到那六座桥。即使我走遍了整个天地,依然感觉自己是一个过客,那小山上丛生的桂花也无法把我留住。
注释:
- 抱琴:抱着琴,表示文人雅士的身份。
- 挟策:夹着书卷,象征学识与文化。
- 马萧萧:形容马的声音或环境的冷清。
- 燕云:指北方的云雾,常用来形容远方的景象。
- 紫塞:古代指代边境地区,此处表明诗人身处偏远之地。
- 鸡叫:早晨的象征,表示新的一天的开始。
-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象征着辽阔的土地。
- 三湘:指湘江、资江、沅江,象征着湘楚地区。
- 双剑:象征着忧愁与困境。
- 六桥:暗指湘江上的桥梁,梦中景象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字君贞,号崇甫,出生于宋代,生活在南宋时期。他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才华横溢,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广受欢迎。汪元量的诗歌往往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汪元量的游历途中,表达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身处异地,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的意象和深情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在旅途中面临的孤独和思乡之苦。开篇“抱琴挟策马萧萧”描绘了诗人的文人形象,他在旅途中依然不忘携带琴书,体现出他对文化的热爱。接着“北望燕云道路遥”,则引出了他对远方的眺望与渴望,仿佛在诉说着对家乡的思念。
“紫塞晓行闻鸡叫,黄河夜渡见鱼跳”两句,诗人通过晨鸣和夜渡的对比,表现了日夜交替间的孤寂。尤其是“黄河夜渡见鱼跳”,用生动的画面感传达了自然景象的生动与美好,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后面的“周回四蜀愁双剑,浩荡三湘梦六桥”,则描绘了诗人对四面八方的游历与探索,心中却充满了忧愁。最后以“踏遍乾坤犹是客,小山丛桂不能招”总结,表达了无论走到哪里,自己依然是一个过客,无法真正归属的感受,充满了人生的无奈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抱琴挟策马萧萧:诗人骑马旅途中,手中抱着琴,夹着书卷,环境显得冷清而萧瑟。
- 北望燕云道路遥:向北方远望,看到云层缭绕,路途却显得遥远,是一种对远方的渴望。
- 紫塞晓行闻鸡叫:在清晨行走于边塞,听见鸡鸣,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 黄河夜渡见鱼跳:夜晚渡过黄河,看到水中鱼儿跳跃,描绘了自然的生动与活力。
- 周回四蜀愁双剑:四周的蜀地让人愁绪满怀,双剑象征着心中的忧愁。
- 浩荡三湘梦六桥:三湘之地的浩荡景象,梦中却思念那些桥梁,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 踏遍乾坤犹是客:虽然走遍了大地,依然感到自己只是个过客。
- 小山丛桂不能招:即使在小山上的桂花也无法留住诗人,体现了他无法归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鱼跳”比喻生活的活力与生动。
- 对仗:如“周回四蜀愁双剑,浩荡三湘梦六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旨在于表达对故土的思念、人生的无常与漂泊的孤独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琴:象征着文人气质与文化。
- 书卷:代表着知识与智慧。
- 燕云:象征着遥远的故乡与希望。
- 黄河:象征着生命源泉与历史。
- 桂花:象征着故乡的温暖与亲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紫塞”指代什么? A. 边境地区
B. 诗人的家乡
C. 湖泊 -
诗人“踏遍乾坤犹是客”的意思是? A. 他走遍了很多地方
B. 他依然感到孤独
C. 他不想回家 -
诗中的“黄河夜渡见鱼跳”表达了什么? A. 夜晚的孤独
B. 自然的生动与活力
C. 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王勃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勃的《滕王阁序》相比,汪元量的诗在表现孤独与思乡的主题上更为细腻,王勃则是通过壮阔的辞藻表达豪情壮志。两者都反映了文人对人生的感慨,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