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散策二首 其二》
时间: 2024-09-19 21:14: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门散策二首 其二
槐楸阴最茂,秋晚惟空枝。
今日晴无风,散步适其宜。
右扶青溪杖,左挟斜川诗。
石琢四腰鼓,可以休我疲。
清言出正始,不杂世论卑。
野僧何处来,成此一段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午后,槐树和梧桐树的影子最为浓密,树上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今天的天气晴朗,没有风,正适合散步。我右手扶着青溪的杖,左手夹着斜川的诗篇。那石头雕刻成的四腰鼓,可以让我在这里休息一下。清新的言语源于正始之时,不与世俗卑陋的议论相杂。那位野僧从何而来,竟然成就了这段奇妙的际遇。
注释:
- 槐楸:槐树和梧桐树,常用来形容阴凉的环境。
- 空枝:光秃的树枝,暗示秋天的凋零。
- 青溪:指代溪水,象征自然的清新。
- 斜川:指代古代诗人或作品,可能隐喻其诗作的意境。
- 石琢四腰鼓:指用石头雕刻的鼓,象征休憩与放松。
- 清言:清白的言论,这里指代高尚的思想或诗句。
- 正始:指东汉时期,代表一种清新、纯粹的思想。
- 野僧:形容隐居的僧人,象征与世无争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气魄,又有细腻柔和的情感。陆游一生经历了国家的沦陷与个人的困境,诗中常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南门散策》是陆游晚年创作的作品之一,反映了他在岁月渐长、身心疲惫之际,依然保持对自然和诗歌的热爱。这首诗写于秋天的午后,正是他散步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的欣赏和对清新思想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自然之美。诗开头以“槐楸阴最茂,秋晚惟空枝”引入,展现出浓厚的秋日氛围,暗示着生命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接着,诗人描绘了今天天气的宜人,表达了散步的乐趣,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右手扶杖、左手夹诗,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象征着他在诗歌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石琢四腰鼓,可以休我疲”一句,将自然与人类的艺术结合在一起,表现出诗人对休息、放松的渴望。最后两句“清言出正始,不杂世论卑”则表达了诗人对高尚思想的追求和对世俗低劣见解的拒绝,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整首诗在轻松的散步中融入了哲思,体现了陆游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理想的坚持,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槐楸阴最茂,秋晚惟空枝:描绘秋天的景象,树影浓密而树枝渐空,寓意时光流逝。
- 今日晴无风,散步适其宜:天气晴朗,无风,适合散步,表达诗人此时的愉悦心情。
- 右扶青溪杖,左挟斜川诗:手中持杖,左手夹诗,象征自然与诗的结合,体现诗人的闲适。
- 石琢四腰鼓,可以休我疲:石头雕刻的鼓,暗示诗人希望在此处歇息,表现出对自然的依赖。
- 清言出正始,不杂世论卑:强调高尚的思想应源于纯正的理想,不与世俗的低俗议论相混淆。
- 野僧何处来,成此一段奇:结尾提到野僧,暗示无常与奇遇,体现生命的不可捉摸。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右扶青溪杖,左挟斜川诗”,形成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隐喻:如“青溪杖”和“斜川诗”,象征着自然和文学的结合,体现人生的和谐美好。
- 象征:槐楸、清言等意象,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高尚的思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陆游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坚持以及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体现了他在困境中仍能保持的一份从容与清醒。诗中既有对秋天的描绘,也有对高尚思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宽阔的胸怀与深邃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槐楸:象征秋天的阴凉,暗示生命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 青溪:象征自然的清新与生机,表达诗人对自然的依赖。
- 斜川:象征诗歌的意境,体现诗人与文学的紧密联系。
- 石琢四腰鼓:象征着休息与放松,暗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树木有哪些?
- A. 松树和柏树
- B. 槐树和楸树
- C. 柳树和桃树
- D. 椰树和榕树
-
诗人今天的天气如何?
- A. 阴雨绵绵
- B. 风大
- C. 晴朗无风
- D. 寒风刺骨
-
诗中提到的“清言”是指什么?
- A. 世俗的议论
- B. 高尚的思想
- C. 低贱的言辞
- D. 风花雪月的诗句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牧
- 《山中问答》 - 王维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山中问答》(王维)与《南门散策二首 其二》均描绘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但王维更强调隐逸生活的宁静,而陆游则更多表达对理想和思想的追求。这两首诗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各自展现了诗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发展史》
通过以上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南门散策二首 其二》这首诗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