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二首》
时间: 2024-09-19 21:48: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寂寥荒馆闭闲门,
苔径阴阴屐少痕。
白发颠狂尘梦断,
青毡泠落客心存。
高山流水琴三弄,
明月清风酒一樽。
醉后曲肱林下卧,
此生荣辱不须论。
萧萧华发满头生,
深远蓬门倦送迎。
独喜冥心无外慕,
自怜知命不求荣。
闲情欲赋思陶令,
卧病何人问马卿。
林下贫居甘困守,
尽教城市不知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寂寞生活的感慨和对荣华富贵的淡漠。他生活在一个荒凉的馆舍里,门常闭着,青苔覆盖的小路上几乎没有人走过,显得十分冷清。白发苍苍的他,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迷惘与梦断,然而仍然能够在青色毡子上平静下来,保持内心的宁静。诗人在高山流水中弹琴,在明月清风下举杯畅饮,醉后在林下舒展身躯,感叹人生的荣辱不必在意。
岁月的流逝令他白发苍苍,心中却没有对世俗的追求,宁愿守住这份宁静。他自知命运,甘于贫困,不求浮华的名利。即使身体有恙,也不在乎外界的评议,宁愿在这隐居的生活中享受自我的内心世界。
注释
- 寂寥:寂静冷清。
- 荒馆:破旧的房舍。
- 屐:一种木屐。
- 颠狂:形容精神失常或极度痴迷。
- 青毡:指青色的毡子。
- 曲肱:指弯曲手臂,形容卧姿。
- 荣辱:声望和耻辱。
- 陶令:陶渊明,著名的隐居诗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牟融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和变迁的时期。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纷争的厌倦。
创作背景
《写意二首》是牟融对自己隐居生活的一种感悟,表达了他对世俗的淡漠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创作于一个相对孤独的环境中,诗人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意境非常深远,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孤寂与宁静。开篇的“寂寥荒馆闭闲门”,描绘了一个封闭的空间,似乎暗示着诗人对外界的隔绝。接下来的“苔径阴阴屐少痕”,更是加强了这种荒凉感,苔藓上小路没有人走过,时间在这里仿佛停滞。
在表达内心情感时,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白发颠狂尘梦断”与“青毡泠落客心存”的强烈对比,前者是对过去的迷惘,后者则是对现实的接受与安宁。接下来的“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对音乐、自然和饮酒的热爱,展现出一种洒脱、超然的生活态度。
后半部分则是对人生的反思,诗人自认为荣辱不必挂心,表现出一种对命运的豁达态度。最后的几句“林下贫居甘困守,尽教城市不知名”,更是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珍视与对外界名利的无所谓,这种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珍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寂寥荒馆闭闲门:描绘出一个孤独、荒凉的环境,暗示诗人过着隐居的生活。
- 苔径阴阴屐少痕:苔藓覆盖的小路,几乎没有人走过,进一步突显了诗人的孤独。
- 白发颠狂尘梦断:白发象征着年老,内心的迷惘与失落。
- 青毡泠落客心存:尽管身处困境,内心仍然保持着宁静。
- 高山流水琴三弄:音乐的美好,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明月清风酒一樽:在自然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 醉后曲肱林下卧:醉酒后的放松,表现出对生活的洒脱。
- 此生荣辱不须论:对人生得失的无所谓态度,反映了诗人的豁达。
修辞手法
- 对比:如“白发颠狂”与“青毡泠落”的对比,突出内心的矛盾。
- 比喻:通过“高山流水”比喻音乐的高雅。
- 拟人:如“明月清风”,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荣华富贵的淡漠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馆:象征孤独与失落。
- 苔径: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迁。
- 白发:象征岁月的无情与智慧的积累。
- 青毡:宁静与舒适的象征。
- 高山流水:音乐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 明月清风:象征理想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高山流水”是指什么?
- A. 高山与流水
- B. 音乐与自然
- C. 高山流动的水
- D. 诗人的居所
-
诗人对荣辱的态度是?
- A. 非常在意
- B. 无所谓
- C. 追求名利
- D. 感到羞耻
-
“寂寥荒馆闭闲门”中的“闲门”意味着?
- A. 常开
- B. 常闭
- C. 热闹
- D. 忙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隐居生活的乐趣,但更加注重自然的描写。
- 王维《山居秋暝》:在孤独中呈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情感上与牟融相似,但风格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