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登巫阳峰,怅望高唐女。灵顾不须叟,而自亏澄素。伫叹为君怀,惜此兰台赋。不惜兰台赋,惜此天下云。茫茫八纮中,是非谁得论。
白话文翻译:
我登上巫阳峰向西望,心中惆怅地思念着高唐女神。她的灵光一瞥无需片刻,却能使清澈的天空变得黯淡。我长久地叹息,为了你的情怀,珍惜这篇兰台的赋文。不珍惜这篇兰台的赋文,而是珍惜这天下变幻的云彩。在这广阔无垠的世界中,谁又能评说是非呢?
注释:
- 巫阳峰:山峰名,位于巫山。
- 高唐女:指巫山神女,传说中的女神。
- 灵顾:神女的目光。
- 不须叟:不需要片刻。
- 澄素:清澈的天空。
- 兰台赋:指珍贵的文学作品。
- 八纮:指广阔无垠的世界。
诗词背景:
作者利登是宋代诗人,其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自然和神话传说的深厚感情。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游览巫山时,受到高唐女神传说的启发而创作的。诗中表达了对高唐女神的思念和对天下变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高唐女神的深切思念和对天下变幻的感慨。诗中“西登巫阳峰,怅望高唐女”描绘了作者登高远望的情景,而“灵顾不须叟,而自亏澄素”则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元素,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和艺术魅力。后文通过对“兰台赋”和“天下云”的珍惜,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和世界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西登巫阳峰,怅望高唐女”:描绘了作者登高远望的情景,表达了对高唐女神的思念。
- “灵顾不须叟,而自亏澄素”:运用神话传说中的元素,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
- “伫叹为君怀,惜此兰台赋”:表达了作者对文学作品的珍惜。
- “不惜兰台赋,惜此天下云”:通过对“兰台赋”和“天下云”的珍惜,表达了作者对世界的深刻思考。
- “茫茫八纮中,是非谁得论”:表达了作者对世界广阔和是非难辨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灵顾不须叟,而自亏澄素”中的“灵顾”比喻神女的目光,“澄素”比喻清澈的天空。
- 拟人:“灵顾不须叟”中的“灵顾”赋予了神女目光以人的行为。
- 对仗:“不惜兰台赋,惜此天下云”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高唐女神的思念和对天下变幻的感慨。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和对神话传说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巫阳峰:象征着高远和神秘。
- 高唐女:象征着美丽和神秘。
- 灵顾:象征着神女的目光和神秘力量。
- 兰台赋:象征着文学和智慧。
- 天下云:象征着变幻和广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高唐女”指的是什么? A. 巫山神女 B. 唐朝女子 C. 高唐女神 D. 高唐女子
-
诗中的“灵顾不须叟”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神女的目光不需要片刻 B. 神女的目光需要片刻 C. 神女的目光很迅速 D. 神女的目光很缓慢
-
诗中的“兰台赋”指的是什么? A. 珍贵的文学作品 B. 兰台的赋文 C. 兰台的诗 D. 兰台的文章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对比:
- 利登的《杂兴》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但利登的诗更多地融入了神话传说的元素,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