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

时间: 2025-01-06 06:02:03

昨宵狂风起,折我桑树枝。

徘徊履桑园,贱妾当何依。

岂无薜萝生,亦有柔苧肥。

素情在君子,绮帛良重斯。

无桑蚕安食,无蚕我安衣。

长叹反初路,渺渺天四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杂兴 利登 〔宋代〕

昨宵狂风起,折我桑树枝。 徘徊履桑园,贱妾当何依。 岂无薜萝生,亦有柔苧肥。 素情在君子,绮帛良重斯。 无桑蚕安食,无蚕我安衣。 长叹反初路,渺渺天四垂。

白话文翻译:

昨夜狂风大作,吹断了我的桑树枝。 我在桑园中徘徊,孤独无依。 难道没有薜萝生长,也没有柔软的苧麻茂盛吗? 纯洁的情感寄托在君子身上,华丽的丝绸是如此珍贵。 没有桑叶,蚕怎么吃?没有蚕,我怎么穿衣? 长叹一声,回到最初的路,天空广阔无边。

注释:

字词注释:

  • 昨宵:昨夜。
  • 狂风:猛烈的风。
  • 桑树枝:桑树的枝条,桑树是养蚕的重要植物。
  • 徘徊:来回走动。
  • 履:踏,走。
  • 贱妾:古代女子自谦的称呼。
  • 薜萝:一种植物,常用于比喻隐士或隐居之地。
  • 柔苧:柔软的苧麻,一种植物纤维,可用于织布。
  • 素情:纯洁的情感。
  • 君子:古代对有德行的人的尊称。
  • 绮帛:华丽的丝绸。
  • 良重:非常珍贵。
  • 无桑蚕安食:没有桑叶,蚕怎么吃?
  • 无蚕我安衣:没有蚕,我怎么穿衣?
  • 长叹:深深的叹息。
  • 反初路:回到最初的路,比喻回到原点。
  • 渺渺:广阔无边的样子。
  • 天四垂:天空四面垂下,形容天空的广阔。

典故解析:

  •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利登,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善于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反映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描绘狂风折断桑树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感慨和对纯洁情感的向往。诗中的“贱妾”可能是诗人自喻,通过桑树枝的折断,隐喻生活中的不幸和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深刻感受和对纯洁情感的向往。诗中的“昨宵狂风起,折我桑树枝”描绘了一幅自然灾害的画面,通过桑树枝的折断,隐喻生活中的不幸和无奈。随后的“徘徊履桑园,贱妾当何依”则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孤独和无助。诗中的“素情在君子,绮帛良重斯”则体现了诗人对纯洁情感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最后,“长叹反初路,渺渺天四垂”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广阔天空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昨宵狂风起,折我桑树枝。
    • 描绘了一幅自然灾害的画面,通过桑树枝的折断,隐喻生活中的不幸和无奈。
  2. 徘徊履桑园,贱妾当何依。
    • 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孤独和无助。
  3. 岂无薜萝生,亦有柔苧肥。
    • 通过对比薜萝和柔苧,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视。
  4. 素情在君子,绮帛良重斯。
    • 体现了诗人对纯洁情感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5. 无桑蚕安食,无蚕我安衣。
    • 通过桑和蚕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基础的重视。
  6. 长叹反初路,渺渺天四垂。
    • 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广阔天空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桑树枝的折断,比喻生活中的不幸和无奈。
  • 拟人:将自然现象(狂风)拟人化,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的一些句子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如“岂无薜萝生,亦有柔苧肥”。

主题思想:

  •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深刻感受和对纯洁情感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广阔天空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狂风、桑树枝、桑园、薜萝、柔苧、君子、绮帛、天空。
  • 详细解释:狂风和桑树枝描绘了自然灾害的画面,桑园和薜萝、柔苧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视,君子和绮帛体现了诗人对纯洁情感的向往,天空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广阔天空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贱妾”是指什么? A. 诗人自己 B. 别人的妻子 C. 一个仆人 D. 一个朋友

  2. 诗中的“素情在君子”表达了什么? A. 对纯洁情感的向往 B. 对君子的不满 C. 对君子的爱慕 D. 对君子的敬仰

  3. 诗中的“长叹反初路”表达了什么?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迷茫 C. 对现在的无奈 D.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感慨。
  • 杜甫的《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利登的《杂兴》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感慨,但《杂兴》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感受和对纯洁情感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利登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