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安未必胜江湖,
盖世功名徯大儒。
三事更应登密令,
一廛我欲伴樵夫。
白话文翻译:
长安未必就比江湖好,
获得世间的功名恐怕还不如大儒。
若是三件事都能升迁,
我宁愿去和樵夫一起生活。
注释: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繁华与权势。
- 江湖:指流浪的生活,或隐居的生活环境,象征自由与自然。
- 盖世功名:形容极高的声望和成就。
- 大儒:指学识渊博的士人。
- 三事:指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三项考试。
- 密令:指隐秘的命令或公告。
- 樵夫:砍柴的人,象征朴素和自然的生活。
典故解析:
长安与江湖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仕途与隐居生活的思考,长安象征着权力与名利,而江湖则代表自由与自然。诗中提及的“大儒”则是对古代儒生的尊重,强调学识和道德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宰,宋代诗人,生于政治动荡时期,身处于科举制度盛行的时代。他的诗风多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政治环境、个人对仕途的思考有关,诗人可能经历了科举考试的艰辛,或对权利与自由的选择感到迷惘。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长安与江湖的对比,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诗人在开头提出“长安未必胜江湖”,这句不仅质疑了权力与名利的真正价值,也为下文的阐述打下了基础。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提到“盖世功名徯大儒”,他更看重的是内在的修养和学识,而非外在的功名利禄。
“若能三事更应登密令”,表现了诗人对科举的向往与无奈,同时“我欲伴樵夫”显露出他对归隐自然生活的渴望,展现出一种对繁华世界的淡泊态度。整首诗意简而深,情感真挚,既有对功名的反思,又有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的高洁志向与内心的挣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长安未必胜江湖”:质疑长安的美好,认为江湖生活同样有其价值。
- “盖世功名徯大儒”:强调大儒的学识更为重要,功名不一定能带来真正的满足。
- “三事更应登密令”:暗示科举的竞争,想要成功的艰辛。
- “一廛我欲伴樵夫”: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对比:长安与江湖的对比,突显了诗人的价值观。
- 反问:通过“未必”来引发读者思考。
- 隐喻:通过樵夫象征朴素与自由的生活。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功名与自由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意象分析:
- 长安:象征权力、繁华与名利。
- 江湖:象征自由、自然与隐逸生活。
- 樵夫:象征简单、朴素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长安”代表什么? A. 自由
B. 权力与繁华
C. 贫穷
答案:B -
“我欲伴樵夫”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A. 仕途生活
B. 隐居生活
C. 商业生活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大儒”指的是? A. 富人
B. 学识渊博的士人
C. 武将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终南山》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宰与王维的诗歌,两者都强调隐逸生活,但王维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刘宰则更关注内心的挣扎与选择。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刘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