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徐何慊九日登高》
时间: 2025-01-08 22:53: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广莫亭前秋气清,
招邀酒伴走庖兵。
悠悠谁解知真意,
乐只应须在太平。
直到上峰饶独步,
尽收下界入双明。
满头芬馥随归马,
惟有黄花不世情。
白话文翻译
在广莫亭前,秋天的气息清新宜人,
我邀请酒友们一起走进厨房准备美食。
然而,谁能够真正理解这种悠远的情趣呢?
快乐应该是在太平盛世中才能得到。
直到我走到山顶,独自欣赏四周的美景,
尽收眼底的景色映入我的双眼。
满头的芳香伴随归马而来,
唯独那黄花却代表着不屈的情怀。
注释
- 广莫亭:古代亭子的名称,位于高处,适合观景。
- 秋气清:秋天的气息清新,形容天气宜人。
- 庖兵:厨房,用于指代做饭的事。
- 悠悠:形容心情悠然自得。
- 太平:指国家安定、民众安乐的时代。
- 上峰:山顶,指高处的景点。
- 芬馥:芳香的气味。
- 黄花:指菊花,象征高洁的情操与不世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字子明,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多描写山水之美,抒发个人情感,尤擅长表现秋天的意境,常以自然景色寄托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重阳节期间,正值秋季,时节的变换让诗人感受到浓厚的季节气息。诗人通过登高望远,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并寄托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清新气息和登高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平和安定时代的渴望。开篇以“广莫亭前秋气清”点明时令,接着通过“招邀酒伴走庖兵”的日常细节,展现出一种愉悦的生活情趣。诗中提到的“悠悠谁解知真意”,引发人对生活深层意义的思考,似乎在质疑当今社会中是否还有人能够真正理解生活的真谛。接下来的“乐只应须在太平”,则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的情感愈发浓烈,登高远眺之际,诗人感受到的“尽收下界入双明”,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一种心灵的升华。最后以“满头芬馥随归马”结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留恋,又有对自然的感悟,尤其是“惟有黄花不世情”的结尾,暗示了诗人对高洁情操的追求与对世事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广莫亭前秋气清”:描绘秋季的清新气氛,设定了诗歌的时空背景。
- “招邀酒伴走庖兵”:表现诗人乐于与友共享美好时光的情景。
- “悠悠谁解知真意”:引发对生活深意的思考,体现诗人的哲学态度。
- “乐只应须在太平”:强调在安定的环境中才能享受快乐。
- “直到上峰饶独步”:表达诗人登高的快感与自我超越。
- “尽收下界入双明”:描绘从高处俯瞰四周的美景,表现心灵的开阔。
- “满头芬馥随归马”:展现诗人归途中自然的陪伴与美好。
- “惟有黄花不世情”:突出对不屈情怀的追求,象征着高洁与坚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乐只应须在太平”与“直到上峰饶独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生活的快乐比作太平盛世,表达深刻的哲理思考。
- 意象:通过“黄花”引申出高洁情操的象征,寓意深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美景,寄托自己对太平盛世的期待,同时反映出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和对高洁情操的坚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亭:象征高远和雅致。
- 秋气:代表成熟与丰收的季节,寓意思考和沉淀。
- 黄花:象征坚韧与高洁,常与孤独、独立的精神相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广莫亭”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饮品
- B. 一种地方
- C. 一种植物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黄花”象征着什么?
- A. 美好
- B. 高洁情操
- C. 财富
答案:B
-
诗人认为快乐应当存在于什么样的时代?
- A. 动荡
- B. 太平盛世
- C. 战争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思索,然而杜甫的情感更为沉重,浓厚的忧国忧民之情与陈著的悠然自得形成鲜明对比。两者都通过登高望远的意象,展现出对人生深刻的理解,却各自通过不同的情感基调传达出诗人的独特视角。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