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家见秃翁,欢笑走儿童。
坡竹势飞动,楚兰香暗通。
盍分半席地,相扇一瓢风。
世事非吾分,何妨诗自雄。
白话文翻译
在山间的家中,看到一位光头的老翁,孩子们欢笑着奔跑。
坡上的竹子随风摇曳,楚地的兰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不如分出一半地方,互相扇动着一瓢清风。
世间的事务与我无关,何妨让诗歌自我昂扬。
注释
- 秃翁:光头的老人,常用来形容智慧或超然的长者。
- 坡竹:指坡地上的竹子,竹子象征着坚韧和高洁。
- 楚兰:指楚地的兰花,象征着文人雅士的品位和情操。
- 盍:何不、为什么不。
- 席地:在地上铺开,表示随意和自在。
- 世事非吾分:表示对世俗事物的超然态度。
典故解析
- 楚兰:楚地以兰花闻名,古代文人常以兰花比喻高洁的人格。
- 坐而论道:古代文人常常在山水之间,讨论诗文,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游梅山时,表现了他对山水美景的欣赏,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正值宋代,士人多追求隐逸生活,远离尘嚣,诗中反映了这种思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开篇“山家见秃翁,欢笑走儿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居图。不仅有老者的智慧,更有儿童的天真,形成了世代相承的和谐画面。接下来的“坡竹势飞动,楚兰香暗通”,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传达出一种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诗意。
“盍分半席地,相扇一瓢风”,表达了诗人对简单快乐的向往,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最后一句“世事非吾分,何妨诗自雄”则是对世俗事务的超然态度,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整首诗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士人洒脱而又深邃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家见秃翁,欢笑走儿童:山中的人见到一个老者,儿童们欢快地走来,显示出一种和谐的田园生活。
- 坡竹势飞动,楚兰香暗通:竹子的摇曳和兰花的香气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氛围。
- 盍分半席地,相扇一瓢风:提议大家一起分享空间,互相扇动风,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互动。
- 世事非吾分,何妨诗自雄:表达了对世俗事务的超然态度,强调了诗歌的独特价值。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坡竹势飞动”,使竹子似乎有了生命。
- 对仗:如“盍分半席地,相扇一瓢风”,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情相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世俗的超然,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这是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家:象征着宁静的生活环境。
- 秃翁:象征智慧与经验。
- 儿童:象征纯真与快乐。
- 坡竹:象征坚韧与高洁。
- 楚兰:象征优雅与文人情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秃翁”象征着什么?
- A. 年轻人
- B. 智慧的老人
- C. 动物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世俗的追求
- B. 对自然的热爱与超然
- C. 对金钱的渴望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王维的《山中问答》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感悟,展现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陶渊明与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