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
人生聚散长如此,相见且欢娱。
好酒能消光景,春风不染髭须。
为公一醉花前倒,红袖莫来扶。
白话文翻译:
人生的道路险恶多变,十年间的分别转瞬即逝。人生的聚散本就是如此,见面时应当尽情欢乐。美酒能让时光飞逝,春风却不染白发和须。为了朋友,今夜在花前痛快一醉,不需要红袖来搀扶。
注释:
- 世路:指人生道路,暗含人生的艰险。
- 风波:指生活中的种种波折与纷扰。
- 须臾:片刻、瞬间,强调时间的短暂。
- 聚散:相聚与离散,人生常态。
- 欢娱:欢乐与享受。
- 消光景:消逝时光,意指借助美酒来忘却烦恼。
- 春风不染髭须:春风虽好,但对衰老无能为力,暗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 红袖:指女子,常用来指代陪伴的美人,意指照顾。
典故解析:
此诗的主题围绕人生的聚散与欢聚,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中“十年一别”可引申为历史上许多著名的离别与重聚,如李白与杜甫的友谊。诗人通过酒来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友谊的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词风清新、婉约,开创了“唐宋八大家”的文学传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经历了多次政治浮沉与人生起伏之后,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对友谊的珍视。诗作中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即将离散的无奈。
诗歌鉴赏:
《圣无忧·世路风波险》是一首通过抒情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体现出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诗人以“世路风波险”开篇,直接点明人生的艰辛与不易,接下来的“十年一别须臾”则通过时间的流逝强调了人生的短暂与变幻。诗人没有沉溺于悲伤,而是选择在相聚时尽情欢娱,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好酒能消光景”一句,显露了诗人对美酒的钟爱,借酒消愁的情感也反映了人们在困境中寻找慰藉的普遍心理。同时,“春风不染髭须”则是对岁月的无情感叹,虽有春风的温暖,却无法抵抗时间的流逝。最后两句通过与友人共饮,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也体现了诗人豪放洒脱的个性。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友情的珍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路风波险:揭示人生的艰难与险恶。
- 十年一别须臾:强调时间的飞逝与离别的短暂。
- 人生聚散长如此:表达对人生聚散无常的认知。
- 相见且欢娱:呼吁在相聚时尽情享受欢乐。
- 好酒能消光景:借酒消愁,体现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春风不染髭须:感叹岁月无情,无法逆转的衰老。
- 为公一醉花前倒:表现对友谊的珍重,愿意痛快畅饮。
- 红袖莫来扶:强调豪放与洒脱,不需要他人照顾。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聚散”与“相见”,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人生比作“风波”,形象化地表现出生活的艰难。
- 夸张:如“春风不染髭须”,强调时间对人容颜的影响。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以及对友人深厚情谊的赞美。通过对饮酒欢聚的描绘,传达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世路:象征人生的旅程与艰难。
- 风波:代表生活中的挫折与挑战。
- 酒:象征欢乐与忘却烦恼的媒介。
- 春风:象征温暖与生命力,但也暗含时光的无情。
- 红袖:象征陪伴与关怀,代表着人际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十年一别”强调了什么? A. 时间的悠长
B. 离别的短暂
C. 友情的深厚
答案:B -
“好酒能消光景”这句话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酒的喜爱
B. 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C. 对生活的厌倦
答案:B -
诗中“春风不染髭须”体现了什么主题? A. 友谊的珍贵
B. 时间的无情与衰老
C. 欢乐的聚会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
诗词对比:
对比欧阳修的《圣无忧·世路风波险》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均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情的珍视,但风格上欧阳修更加豪放,苏轼则略带感伤。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代文人如何面对人生的聚散与时光的流逝。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欧阳修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