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楼吟》
时间: 2025-01-19 16:41: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翠楼吟
作者:熊盛元
月堕疏桐,人依苦竹,滩头露重风细。
遥听云外笛,问仙乐尘寰谁会?
空香盈袂。奈鬓角青衰,荷心红瘁。
休垂泪,晓珠凝处,未圆先碎。
浅醉,还引螺杯,想避秦狂客,也应无寐。
碧峰幽磴险,望林杪星沈霞起。
孤鸿凄唳。叹已失瀛洲,难寻瑶佩。
苍烟际,悄然消领,一川灵气。
白话文翻译
在月光下,桐树的影子渐渐消失,人在苦竹旁独自依靠,滩头的露水沉重而细腻。远处传来云外的笛声,我不禁想问,尘世间的仙乐又有谁能领会?香气满溢衣袂,然而鬓角已渐显青衰,心中对荷花的热爱却也如同红花般枯萎。请不要流泪,晨露凝聚之处,未圆的珠子已经破碎。微醉之中,我又引来螺杯,想要躲避那狂放的秦客,恐怕也难以入眠。碧绿的山峰蜿蜒险峻,望向树林,星星已在霞光中沉没。孤鸿发出凄凉的哀鸣,叹息已然失去的瀛洲,难以寻觅的瑶佩。苍烟浮现,悄然间消散,只剩下一川的灵气。
注释
- 月堕疏桐:月光洒在稀疏的桐树上,形容夜色和清幽的环境。
- 人依苦竹:人倚靠在苦竹旁,表现孤独和清冷的情感。
- 滩头露重风细:潮湿的滩头,露水重而微风细腻,描绘自然的细腻氛围。
- 问仙乐尘寰谁会:在问仙乐的同时,也在疑问尘世中谁能理解这种美。
- 鬓角青衰:形容人渐渐衰老,头发开始变白。
- 荷心红瘁:对荷花的热爱逐渐消逝。
- 晓珠凝处:晨露凝聚的地方。
- 秦狂客:指代狂放不羁的人,可能是历史上对某种人群的隐喻。
- 孤鸿凄唳:孤独的鸿雁发出凄凉的鸣叫,象征孤独与失落。
- 瀛洲: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熊盛元,现代诗人,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当代,反映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感悟与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诗中透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对自然美的热爱。
诗歌鉴赏
《翠楼吟》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理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与理想的思考。开篇以“月堕疏桐”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月光与桐树的结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宁静。接着,诗人描绘了孤独的景象,人在苦竹下徘徊,展现了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这种孤独感在随后的描写中逐渐加深。
“遥听云外笛,问仙乐尘寰谁会”,诗人在聆听远处的笛声时,发出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似乎在质疑谁能理解尘世中的美好与乐趣。接下来的几句则表现出诗人对衰老与失落的感慨,“奈鬓角青衰,荷心红瘁”,这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一种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理想与追求的反思,“叹已失瀛洲,难寻瑶佩”,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追寻与失落,孤鸿的哀鸣更是将孤独与失落推向高潮。最后一句“苍烟际,悄然消领,一川灵气”,则隐喻着灵气与自然的交融,显示出一种超然与淡泊的境界。
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中,呈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堕疏桐:描绘宁静的夜晚,月光洒落,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 人依苦竹:诗人孤独地倚靠在苦竹旁,表现了内心的孤寂。
- 滩头露重风细:湿润的滩头,露水沉重,细风轻拂,营造出细腻的自然景象。
- 遥听云外笛:远处传来的笛声,唤起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 问仙乐尘寰谁会:对美好音乐的思考,质疑尘世中谁能理解这种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鸿凄唳”,将孤独的感觉比作孤鸿的哀鸣。
- 拟人:如“空香盈袂”,将香气拟人化,增强了感官体验。
- 对仗:如“月堕疏桐,人依苦竹”,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反思,传达了对人生、理想与孤独的思考,表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宁静。
- 桐树、苦竹:代表自然与孤独。
- 笛声:象征理想与美好。
- 露水:表现细腻与清新。
- 孤鸿:象征孤独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月堕疏桐”意指?
- A. 月亮消失
- B. 月光洒在桐树上
- C. 桐树凋零
- D. 夜晚寒冷
-
“问仙乐尘寰谁会”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尘世的失望
- B. 对音乐的热爱
- C. 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 D. 对自然的赞美
-
诗中“孤鸿凄唳”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排比
- D. 对仗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与《翠楼吟》:两首诗都描绘了月夜的意境,但李白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宣泄,而熊盛元则结合自然描写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人熊盛元研究》
- 《古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