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任五之桂林》

时间: 2025-01-19 15:32:50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意思解释

送任五之桂林

原文展示: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白话文翻译:

楚地的客人醉在孤舟上,越过水面将要划桨。
山脉把我们两乡隔开,月光照耀下千里之外的景象。
身在异乡的羁旅,如同同舟共济的缯纶,
偏僻幽静的地方传来虎豹的低鸣。
桂林的寒色依旧在,苦节精神我知所向。

注释:

  • 楚客:指来自楚国的人,古时楚国地处今湖北、湖南一带。
  • 孤舟:指独自一人乘坐的小船。
  • 越水:指越过河流。
  • 将引棹:表示将要划桨。
  • 羁谴:形容身在外地的孤独和被迫。
  • 缯纶:一种轻便的丝绸,常用于船帆。
  • 僻幽:偏僻而幽静的地方。
  • 寒色:指清冷的颜色,常用以描绘桂林的自然环境。

典故解析:

“桂林”是唐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因其山水秀丽而闻名,王昌龄在此诗中通过描述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好友任五的送别之情。桂林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象征着美丽与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号靖节,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和咏怀诗闻名,其作品多表现豪放的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送别友人任五之时,任五将前往桂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风景描绘为背景,结合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展现了一种既有离别之愁又有自然之美的情感。开头的“楚客醉孤舟”便勾画出一种孤独的旅人形象,随即通过“越水将引棹”将孤舟的漂泊感与水面的流动结合起来,体现出人生的无常与漂泊。随后提及“山为两乡别”,使得离别的主题愈加明显,山川的阻隔象征着友人间的距离。月亮的描绘更是增添了诗的意境,让人感受到那种千里之外的思念。最后以“桂林寒色在”收尾,既暗示了桂林的清冷美丽,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坚韧与追求,反映出一种“苦节”的精神。

诗词解析:

  • “楚客醉孤舟”:开篇即引入“楚客”,展现出诗人对友人的身份与背景的关注,同时“醉”字也为后文设置了轻松的基调。
  • “越水将引棹”:描绘了出行的情景,既是友人的离去,也是对未来的不确定。
  • “山为两乡别”:山脉成了朋友间的阻隔,暗示了人际关系的疏离感。
  • “月带千里貌”:月光照耀,使得思念之情更加浓厚,体现了离别的惆怅。
  • “羁谴同缯纶”:在异乡的羁旅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共鸣。
  • “桂林寒色在”:最后提到桂林的寒色,既呼应了诗的主题,又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羁谴同缯纶”,将身处异乡的孤独比作缯纶,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平仄对仗,使得语言更为和谐。
  • 意象:山、月、舟等意象交织,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离别画面。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离别情怀,体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思考。诗中既有对桂林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 “孤舟”:象征着孤独与漂泊。
  • “月”:象征着思念与遥远的联系。
  • “桂林”:象征着美好而又清冷的生活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楚客”是指哪一地区的人?

    • A. 江南
    • B. 北方
    • C. 楚地
    • D. 西域
  2. “山为两乡别”中“山”象征着什么?

    • A. 离别
    • B. 友谊
    • C. 自然
    • D. 时间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欢快
    • B. 忧伤
    • C. 激昂
    • D. 平静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可以将王昌龄的《送任五之桂林》与李白的《赠汪伦》进行对比,前者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注重于友谊的深厚和直接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昌龄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