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竹》

时间: 2025-01-14 03:43:36

门对南邻竹,青青玉万竿。

虽然无地种,且得隔篱看。

露叶晴犹湿,风枝夏亦寒。

但教休剪伐,日用报平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门对南邻竹,青青玉万竿。
虽然无地种,且得隔篱看。
露叶晴犹湿,风枝夏亦寒。
但教休剪伐,日用报平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与竹子相伴的宁静画面。诗人家门对着南边的邻居,满是青翠的竹子,像是万竿玉立。虽然没有地方种植竹子,但通过篱笆也能欣赏到它们的美丽。清晨的露水仍挂在竹叶上,晴天的时候显得湿润;而在夏天的微风中,竹枝依然带着一丝寒意。只要不去剪伐这些竹子,它们就会日复一日地给我带来平安。

注释

  • 门对南邻竹:诗人家门朝南,正对着邻居的竹子。
  • 青青玉万竿:形容竹子青翠欲滴,像是无数的玉竿。
  • 虽然无地种:尽管没有土地来种植竹子。
  • 且得隔篱看:但可以通过篱笆欣赏到竹子的风景。
  • 露叶晴犹湿:早晨的露水还挂在竹叶上,显得湿润。
  • 风枝夏亦寒:夏日的微风拂过,竹枝依然有一丝寒意。
  • 但教休剪伐:只要不去修剪和砍伐竹子。
  • 日用报平安:竹子每天都能带来平安的感觉。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及其象征意义,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竹子的喜爱。竹子常被视为坚韧与高洁的象征,常与君子形象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庚,字子渊,号浑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据传此诗创作于黄庚居住的地方,四周环境宁静,竹子环绕,作者因此感悟而作。

诗歌鉴赏

《对竹》是一首体现田园生活趣味的诗,通过对竹子生长状态的细致描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诗人以“门对南邻竹”开篇,直接引入竹子这一意象,构建出一幅静谧的田园画面。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清白和高洁,诗人通过“青青玉万竿”来展现竹子的生机与美丽,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情感。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写了竹子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状态,“露叶晴犹湿,风枝夏亦寒”,展现出竹子在晨露与夏风中的生动形象,激发读者对这种植物的亲切感。同时,诗中隐含了对生活的哲思,诗人只要能欣赏到竹子的美,便感到满足。结尾一句“但教休剪伐,日用报平安”更是将诗的主题升华,强调了对自然的尊重与保护,体现了人们对生活安宁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门对南邻竹”:设定场景,门前正对南方的竹林。
    2. “青青玉万竿”:形象地描绘竹子的青翠与数量的繁多。
    3. “虽然无地种”:表明自己没有种植竹子的地方。
    4. “且得隔篱看”:虽然没有种植,但依然能通过篱笆欣赏。
    5. “露叶晴犹湿”:晨露依旧挂在竹叶上。
    6. “风枝夏亦寒”:即使是夏天,竹枝在风中也透着一丝寒意。
    7. “但教休剪伐”:只要不去修剪和砍伐竹子。
    8. “日用报平安”:竹子给予诗人平安的感受。
  •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青青玉万竿”),将竹子比作玉,增添了诗的美感;对仗(“露叶晴犹湿,风枝夏亦寒”)使诗句更加工整。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写竹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 :象征坚韧、高洁,常与君子相提并论,体现诗人的人格理想。
  • :清晨的露水象征着新的开始与生命的滋润。
  • :夏日的风带来凉意,象征着自然的无常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 A. 李白
    B. 黄庚
    C. 杜甫

  2. 诗中描述的竹子有什么象征意义? A. 富贵
    B. 坚韧与高洁
    C. 繁荣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不安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 对自然的尊重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黄庚《对竹》王维《竹里馆》:两者均描绘竹子,但黄庚更侧重于竹子带来的宁静与平安,而王维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竹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