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01 13:42:00

永叹常山宝,沈埋京兆阡。

同盟会五月,华表记千年。

渺漫野中草,微茫空里烟。

共悲人事绝,唯对杜陵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永叹常山宝,沈埋京兆阡。
同盟会五月,华表记千年。
渺漫野中草,微茫空里烟。
共悲人事绝,唯对杜陵田。

白话文翻译

长叹常山的宝物,已经沉埋在京兆的田野上。
同盟会的五月已经过去,华表却记录了千年的历史。
在辽阔的野外,草木茫茫,空中的烟雾也显得愈加微弱。
我们共同悲伤人世间的绝望,唯有对着杜陵的田野默默相对。

注释

  • 永叹:长久的叹息,表达了对已逝事物的惋惜。
  • 常山:传说中的宝物,这里象征着珍贵事物的失落。
  • 京兆:古代地名,此处指代长安周边地区。
  • 同盟会:指的是辛亥革命前期的革命团体,暗示历史的变迁。
  • 华表:古代的标志性石柱,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 杜陵田:李白的故乡,象征着古代文化的根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号景山,唐代著名政治家和诗人。他在唐高宗和唐中宗时期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品多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是张九龄为悼念故友李尚书而作,反映了他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无常的深刻感慨。李尚书的去世使他感受到个人与历史的交错与渺小。

诗歌鉴赏

《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 其三》展示了张九龄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思考。开篇以“永叹常山宝”引入,表达了对珍贵事物消逝的惋惜,常山的宝物在这里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逝去。接着提到“同盟会五月”,在历史的背景下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承接了前面的感叹,传达出对变革与苦难的无奈。

“渺漫野中草,微茫空里烟”两句则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出一种空灵的孤独感,代表着人们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助。最后一句“唯对杜陵田”则以杜陵作为落脚点,既是对故友李尚书的怀念,也是对古代文化的追溯,表现出对人事无常的悲哀。

整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历史感与人文情怀,体现了张九龄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逝去的哀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永叹常山宝”:用长叹表达对常山宝物的惋惜,常山象征珍贵的理想或成就。
    • “沈埋京兆阡”:指这些宝物已经沉埋,暗示历史的流逝与失落。
    • “同盟会五月”:提到辛亥革命的背景,反映社会动荡与变革。
    • “华表记千年”:表达历史的悠久与文化的积淀,同时也暗示着历史的沧桑变化。
    • “渺漫野中草”: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人事的无常和孤独。
    • “微茫空里烟”:进一步渲染背景,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 “共悲人事绝”:强调对人事无常的共同悲哀。
    • “唯对杜陵田”:回归到对古文化的追忆,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思考和情感。
  • 修辞手法:采用了比喻(如“常山宝”)、对仗(如“渺漫”与“微茫”)等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着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

意象分析

  • 常山宝:象征珍贵的历史与理想。
  • 京兆阡:暗示历史的流转与人事的变迁。
  • 华表:代表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的积淀。
  • 杜陵田:李白的故乡,象征着古文化的根脉,承载着无尽的历史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华表”象征什么?

    • A. 个人的成就
    • B. 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 C. 自然景象
    • D. 社会动荡
  2. 填空题: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对____的感慨和对人事无常的思考。

  3. 判断题:杜陵田是李尚书的故乡。(对/错)

答案

  1. B
  2. 历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对人事与历史的感慨。
  • 杜甫的《春望》:透过个人情感反映社会变迁。

诗词对比

  • 张九龄与杜甫的《春望》都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张九龄更注重历史的流逝,而杜甫则侧重于个人的痛苦与社会现实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