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闻埭东卖酒鼓声哗甚》

时间: 2025-01-19 17:53:53

鸟桕森疏照溪赤,寒鸦翩翻蔽天黑。

鲜鲈出纲重兼斤,新蟹登盘大盈尺。

年年此际清霜夜,饭罢读书声满舍。

岂惟父子讲家学,亦有朋侪结经社。

谁令屠沽聚里中,鼓声终夜聒老翁?

鸣呼安得寐无聪,不但杜老左耳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闻埭东卖酒鼓声哗甚
陆游

鸟桕森疏照溪赤,
寒鸦翩翻蔽天黑。
鲜鲈出纲重兼斤,
新蟹登盘大盈尺。
年年此际清霜夜,
饭罢读书声满舍。
岂惟父子讲家学,
亦有朋侪结经社。
谁令屠沽聚里中,
鼓声终夜聒老翁?
鸣呼安得寐无聪,
不但杜老左耳聋!

白话文翻译

在夜晚听到埭东卖酒的鼓声喧闹得很。
鸟桕(桕树)稀疏映照着红色的溪水,
寒鸦飞舞遮蔽了天色变得昏暗。
新鲜的鲈鱼从网中挣扎而出,重达斤半;
新鲜的螃蟹登上盘子,足足有尺长。
每年这个时候,清霜的夜晚,
饭后读书的声音充满整个屋子。
不仅仅是父子在讲授家学,
还有朋友们聚在一起交流经典。
是谁让酒贩在村子里聚集,
鼓声整夜响亮,打扰了老人的安宁?
唉,怎么能不让人失眠呢?
不仅仅是杜甫的老父亲耳聋啊!

注释

  • :一种树木,生长在水边,常用作制器。
  • 寒鸦:指寒冷季节飞来的乌鸦。
  • 鲜鲈:新鲜的鲈鱼,代表丰收之意。
  • 屠沽:指酒贩和屠夫,聚集在一起。
  • 杜老:指唐代诗人杜甫,因其父亲年老耳聋而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和爱国志士。他的作品以爱国、怀古和自我反省为主要特征,作品数量庞大,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使得诗人感受到家国之忧。诗中展现了他对家庭温暖的渴望和对世俗喧嚣的无奈。

诗歌鉴赏

《夜闻埭东卖酒鼓声哗甚》是一首描绘乡村夜晚生活的诗。诗中,陆游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清霜夜晚的宁静与喧嚣交织的场景。前半部分,诗人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寒鸦飞舞,溪水映红,表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鲈鱼和螃蟹的描写则反映了丰收的喜悦,增强了生活的气息。

然而,随着酒贩的聚集,鼓声的喧闹打破了这种宁静,诗人对此感到无奈与失落。他通过“岂惟父子讲家学,亦有朋侪结经社”的描写,表达了对家庭和友谊的珍视。最后以“鸣呼安得寐无聪,不但杜老左耳聋”收尾,既是对自己境遇的感叹,也隐含了对社会风气的批评。

整首诗在凝聚了浓厚的乡土气息的同时,反映了作者的情感波动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鸟桕森疏照溪赤:描绘夜晚鸟桕的稀疏与溪水在月光下的红色。
  • 寒鸦翩翻蔽天黑:寒鸦在夜空中飞舞,使得天色更加黑暗。
  • 鲜鲈出纲重兼斤:捕捞到的新鲜鲈鱼,重达斤半,象征着丰收。
  • 新蟹登盘大盈尺:新鲜的螃蟹足足有尺长,生动展现了丰盛的晚餐。
  • 年年此际清霜夜:每年这个时候的清霜之夜,富有时间的循环性。
  • 饭罢读书声满舍:饭后读书的声音充满了整个家,体现了家庭的温暖与知识的渴求。
  • 岂惟父子讲家学:不只是父子在讲授家学,也有朋友在一起讨论。
  • 亦有朋侪结经社:朋友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强调社交的重要性。
  • 谁令屠沽聚里中:感叹酒贩的聚集带来的喧闹。
  • 鼓声终夜聒老翁:鼓声整夜响亮,打扰了老人的安宁。
  • 鸣呼安得寐无聪:感叹无法入睡,表达对喧闹的无奈。
  • 不但杜老左耳聋:不仅仅是杜甫的父亲耳聋,暗含对社会的讽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溪赤”比喻秋季的美丽景象。
  • 拟人:寒鸦的翩翻赋予了生命。
  • 对仗:“饭罢读书声满舍,岂惟父子讲家学”,形成整齐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象与社会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家庭温暖的向往和对喧嚣生活的厌倦,反映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鸟桕:象征自然与宁静。
  • 寒鸦:象征孤独与萧瑟。
  • 鲈鱼、螃蟹:象征丰收与美好的生活。
  • 鼓声:象征喧嚣与烦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鸦”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鱼
    C. 一种树

  2. 诗人对喧闹的反应是?
    A. 愉快
    B. 无奈
    C. 忽视

  3. “岂惟父子讲家学”的意思是?
    A. 只有父子在学习
    B. 不仅有父子在学习
    C. 没有人在学习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杜甫的作品都反映了对国家和家庭的忧虑,但陆游更注重家庭生活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多表达对国家动荡的忧伤。

参考资料

  1. 《陆游诗词选》
  2. 《唐诗三百首》
  3. 《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