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二月东风吹客袂》

时间: 2024-12-29 19:58:59

二月东风吹客袂。

苏小门前,杨柳如腰细。

胡蝶识人游冶地。

旧曾来处花开未。

几夜湖山生梦寐。

评泊寻芳,只怕春寒里。

令岁清明逢上已。

相思先到溅裙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二月东风吹客袂
史达祖 〔宋代〕

二月东风吹客袂。
苏小门前,杨柳如腰细。
胡蝶识人游冶地。
旧曾来处花开未。
几夜湖山生梦寐。
评泊寻芳,只怕春寒里。
令岁清明逢上已。
相思先到溅裙水。

白话文翻译:

二月的东风吹拂着客人的衣袂,
苏小门前,杨柳像纤细的腰肢。
蝴蝶识得游玩之地,
曾经到过的地方花儿还未开放。
几夜在湖山中梦见你,
在水边寻芳,唯恐春寒来袭。
今年的清明节就快到了,
思念已然化作泪水洒落裙裾。

注释:

  • :衣袖。
  • 苏小:苏州的一个地方名。
  • 游冶:游玩、游乐的地方。
  • 梦寐:梦中,夜晚的梦。
  • 评泊:停船的地方。
  • 溅裙水:形容思念成泪,泪水溅湿裙子。

典故解析:

“杨柳”常用以象征离别和思念,古诗中常有描写离愁别绪的意象。该诗提到的“清明”节日,正是祭祖扫墓的时节,暗示着对故人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达祖,字子安,号云溪,宋代词人,以词清丽婉约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善于表达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春季,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游子的思乡之情,反映了作者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故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此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日的气息与游子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开篇的“二月东风”引入了春天的气息,东风带来了生机与温暖,但对游子的衣袂的轻轻拂动,似乎也暗示着一种离愁。接下来的描写中,苏小门前的杨柳如腰细,生动展现了春天的柔美与温婉,杨柳常被用来表现离别的情感,这里则更添了一份柔情。

“胡蝶识人游冶地”,蝴蝶的出现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然而“旧曾来处花开未”则带来了一丝惆怅,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未能再见的遗憾。几夜的“湖山生梦寐”,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湖山美景的向往与对故人的思念交织。整首词在春寒里寻芳的意象中,再次突显了游子在春天的孤寂与愁苦。

最后的“相思先到溅裙水”,将思念化为泪水,与春天的美景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游子的无奈与伤感。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与深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二月东风吹客袂”:春季来临,东风温暖,象征着新生,但同时也暗示着游子的孤独。
  • “苏小门前,杨柳如腰细”: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杨柳被拟人化,体现了女性的柔美。
  • “胡蝶识人游冶地”:蝴蝶的出现表明春天的生机,游冶地指游玩的地方,增强了游乐的氛围。
  • “旧曾来处花开未”:过去来过的地方,花却未开放,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失落。
  • “几夜湖山生梦寐”:夜间在湖山的梦境,显示了游子的思念与渴望。
  • “评泊寻芳,只怕春寒里”:在水边寻芳,惧怕春寒,揭示了游子的脆弱与无奈。
  • “令岁清明逢上已”:清明即将来临,意味着对故人的追思。
  • “相思先到溅裙水”:思念成泪,泪水洒落裙裾,表现了深切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杨柳如腰”,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增加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全词有明显的对仗结构,如“苏小门前,杨柳如腰细”与“几夜湖山生梦寐”之间的对比。
  • 比喻:以“相思先到溅裙水”形象地比喻思念带来的痛苦。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游子在春日中的孤独感和对故乡、故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人生的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与新生。
  • 杨柳:象征离别与柔情。
  • 胡蝶:象征青春与美好。
  • 湖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相思泪:象征深切的思念与情感的流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二月东风”象征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温暖
    C. 秋天的萧瑟
    D. 夏天的炎热

  2. “杨柳如腰细”中,杨柳的形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高大
    B. 柔美
    C. 笨重
    D. 苍老

  3. “相思先到溅裙水”中,思念的表现方式是什么? A. 笑声
    B. 泪水
    C. 歌声
    D. 祝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同样表现了对往昔的回忆与思念,情感细腻,意象丰富。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虽主题不同,但同样用东风作为春天的象征,展现了对春天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