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细风微月垂杨院》

时间: 2024-12-29 19:56:49

细风微月垂杨院。

记年少、春愁一点。

栖莺未觉花梢颤。

踏损残红几片。

长安共、日边近远。

况老去,芳情渐减。

屏山几夜春寒浅。

却将因而梦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细风微月垂杨院。记年少春愁一点。栖莺未觉花梢颤。踏损残红几片。长安共日边近远。况老去,芳情渐减。屏山几夜春寒浅。却将因而梦见。

白话文翻译

微风轻轻,月光柔和,垂柳摇曳的院子里,回忆起年少时的春愁。栖息的小莺并未觉察到花梢的颤动,踩踏掉几片残红的花瓣。在长安这边,日子在近与远之间流转。更何况随着年岁渐长,往日的情感也逐渐减淡。屏山的春寒来得浅淡,却依然让我在梦中想起往事。

注释

  • 细风微月:形容风轻,月亮明亮,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春夜氛围。
  • 垂杨院:指种有垂柳的院落,象征柔美和恬静。
  • 年少春愁:年轻时对春天的忧愁,暗示对青春的怀念。
  • 栖莺:栖息的小黄莺,意指春天的生机。
  • 踏损残红:踩踏掉了花瓣,用于表现对失去美好事物的惋惜。
  • 长安:唐代的都城,象征繁华与喧嚣。
  • 芳情渐减: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轻时的情感逐渐消逝。
  • 屏山:可能是指屏风山,象征着自然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达祖,字君和,宋代著名词人,活跃于南宋时期。他的词风清新婉约,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史达祖的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观察为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是一个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作者在美好的春夜中,怀念年轻时的春愁与情感,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青春的追忆。

诗歌鉴赏

《杏花天·细风微月垂杨院》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词作。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夜的宁静与内心的感伤交织在一起。细风和微月构成了一个温柔的春夜场景,令人心生向往。接下来的回忆则引发了对年少时光的怀念,春愁成为了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词中提到的“栖莺未觉花梢颤”,表达了对春天生机的描绘,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孤独与无奈。尽管周围的春色盎然,自己却感到与之隔离。随着“长安共日边近远”的提到,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感愈发明显,作者似乎在感慨岁月的流逝和自身的无力感。

而“芳情渐减”则是整首词的情感高潮,展现了对往昔情感的失落。最后一句“却将因而梦见”,则是对美好回忆的依恋,显示了对青春的向往与对过去的追忆。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时光与青春的无情流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细风微月垂杨院:描绘出一个温柔的春夜场景,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2. 记年少春愁一点:引入个人情感,回忆起年轻时的忧愁。
  3. 栖莺未觉花梢颤:小莺在春天的欢快中,未察觉到周围的变化,暗示作者的孤独。
  4. 踏损残红几片:对美好事物的无意损失,表现出对青春流逝的惋惜。
  5. 长安共日边近远:长安作为繁华之地,与个人的距离感形成对比。
  6. 况老去,芳情渐减:时光的流逝带走了情感的浓烈,增添了淡淡的忧伤。
  7. 屏山几夜春寒浅:提到春寒,暗示内心的寂寞与孤独。
  8. 却将因而梦见:梦境成为了与过去美好时光的唯一联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细风微月”比喻春夜的柔和。
  • 拟人:栖莺的描写,使自然景象具有人情味。
  • 对仗:如“近远”“春寒浅”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青春的怀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人生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细风:象征着柔和与温暖,传达春天的气息。
  • 微月:象征宁静与清幽,营造出静谧的夜晚。
  • 垂杨:象征柔美与生机,传达春天的气息。
  • :象征春天的快乐与生命力。
  • 残红:象征美好事物的流逝与失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细风微月”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夏天的热闹
    • B. 春天的宁静
    • C. 秋天的萧瑟
  2. “芳情渐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青春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生活的满足
  3.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了什么?

    • A. 繁华与喧嚣
    • B. 寂静与孤独
    • C. 自然与宁静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梦江南》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感慨,但更多体现了女性的细腻情感。
  • 温庭筠《梦江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梦境的交融,情感更为直白。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