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持斧一章
作者: 顾况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持斧,启戎士也。戎士伐松柏为蒸薪。孝子徘徊而作是诗。持斧持斧,无剪我松柏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持斧的人在激励士兵,士兵们砍伐松柏树作为蒸汽的燃料。孝顺的儿子在旁徘徊,写下了这首诗。持斧的人啊,持斧的人,不要砍伐我的松柏树啊。
注释:
- 持斧:拿着斧头,象征着耕作或战争。
- 启戎士:启发或鼓励士兵。
- 孝子:指孝顺的儿子,表现出对家庭的重视。
- 松柏:松树和柏树,象征长青和持久的生命力,寓意深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况,唐代诗人,生活于盛唐时期,作品多以咏物、抒怀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表达了对自然的珍视和对家庭责任的思考。诗中通过持斧士兵的形象,反映出战争带来的破坏与对生命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持斧的形象不仅是一个砍伐者,更是一个引导者,他在激励士兵的同时,也隐含着对自然的敬畏。诗中孝子的徘徊,体现了对家庭和亲情的思考,表现出对砍伐松柏的无奈与反思。松柏作为长青的象征,一方面代表了生命的坚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对自然的依赖与敬重。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传统美德的呼唤。尤其是最后一句“无剪我松柏兮”,更是将主题推向了高潮,带着强烈的情感诉求,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持斧,启戎士也。:持斧的人象征着鼓舞士兵的角色。
- 戎士伐松柏为蒸薪。:士兵们砍伐松柏作为燃料,暗示战争的残酷。
- 孝子徘徊而作是诗。:孝顺的儿子在旁思索,感慨而作。
- 持斧持斧,无剪我松柏兮。:重复强调持斧者的行为,表达对松柏的保护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持斧持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重复:通过重复强调情感的紧迫性。
- 比喻:持斧者不仅是一个砍伐者,更是家庭责任的象征。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珍视,对家庭责任的思考,以及对战争破坏性的反思。通过持斧者与孝子的对比,展现出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持斧:象征着力量和破坏,也可以看作是对责任的担当。
- 松柏: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长久,隐喻自然和家庭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持斧的人主要是为了什么?
- A. 砍伐松柏
- B. 激励士兵
- C. 写诗
- D. 烧水
-
“孝子”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士兵
- B. 砍伐者
- C. 对家庭的重视
- D. 自然的保护者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较,两首诗都反映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但顾况更加注重家庭与责任的结合,而杜甫则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社会的困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