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二首》

时间: 2025-01-04 08:47:19

西风袅袅木飕飕,身在江湖北岸州。

自古楚人词最好,为君重赋竟陵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立秋二首 西风袅袅木飕飕,身在江湖北岸州。 自古楚人词最好,为君重赋竟陵秋。

白话文翻译:

西风吹拂,树叶沙沙作响,我身处江湖北岸的州郡。自古以来,楚地的人们创作的词最为出色,现在我为您重新赋写竟陵的秋天。

注释:

  • 西风袅袅:形容西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 木飕飕:形容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
  • 江湖北岸州:指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位于长江以北的某个州郡。
  • 楚人:指古代楚国的人民,楚国文化深厚,尤其以诗词著称。
  • 重赋:重新赋写。
  • 竟陵: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是他在立秋时节,身处江湖北岸,感慨楚地文化,重新赋写竟陵秋天的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立秋时节,诗人身处江湖北岸,受到楚地文化的启发,决定重新赋写竟陵的秋天,表达对楚地文化的敬仰和对秋天景色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立秋时节的景象,西风吹拂,树叶沙沙作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身处江湖北岸,自然联想到楚地文化的深厚,尤其是楚人的诗词创作。通过“自古楚人词最好”一句,诗人表达了对楚地文化的敬仰。最后,诗人决定“为君重赋竟陵秋”,不仅是对竟陵秋天的重新描绘,也是对楚地文化的一种传承和致敬。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文化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西风袅袅木飕飕”,通过“袅袅”和“飕飕”两个拟声词,生动地描绘了西风吹拂树叶的声音,营造出秋天的氛围。
  • 第二句“身在江湖北岸州”,交代了诗人的地理位置,为后文的楚地文化铺垫。
  • 第三句“自古楚人词最好”,直接表达了对楚地文化的敬仰,强调楚人诗词的卓越。
  • 第四句“为君重赋竟陵秋”,表明诗人决定重新赋写竟陵的秋天,既是对景色的描绘,也是对文化的传承。

修辞手法:

  • 拟人:“西风袅袅”和“木飕飕”通过拟人手法,赋予西风和树叶以动态和声音,增强了诗的形象感。
  • 对比:通过“自古楚人词最好”与“为君重赋竟陵秋”的对比,突出了楚地文化的卓越和诗人对其的敬仰。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楚地文化的敬仰和对秋天景色的赞美。诗人通过描绘立秋时节的景象,表达了对楚地文化的深刻感悟和对秋天景色的深情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带来凉爽和变化。
  • 木飕飕:描绘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增强了秋天的氛围。
  • 江湖北岸州: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与楚地文化相联系。
  • 竟陵秋:竟陵的秋天,作为楚地文化的象征,被诗人重新赋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西风袅袅木飕飕”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诗人身处的地方位于哪个方位? A. 江南 B. 江北 C. 江东 D. 江西

  3. 诗中提到的“楚人词最好”是指哪个地区的文化? A. 吴地 B. 越地 C. 楚地 D. 齐地

答案:

  1. C. 秋天
  2. B. 江北
  3. C. 楚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也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与张耒的诗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 杜甫《秋兴八首》:杜甫的这组诗也以秋天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对比:

  • 张耒的《立秋二首》与杜甫的《秋兴八首》都以秋天为背景,但张耒的诗更注重对楚地文化的敬仰,而杜甫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楚辞》:了解楚地文化的经典之作,对理解张耒的诗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