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别钱筠甫三首 张耒 〔宋代〕
倦客无眠听晓钟,五更蜡烛泪消红。 城西古寺来何处,今日分携独向东。
白话文翻译:
作为疲惫的旅人,我无法入眠,听着清晨的钟声, 五更时分,蜡烛的泪滴染红了消逝的光芒。 在城西的古老寺庙,我来自何方? 今天,我独自一人,分道扬镳,向东而去。
注释:
- 倦客:疲惫的旅人。
- 无眠:无法入睡。
- 晓钟:清晨的钟声。
- 五更:古代计时法,指凌晨三点到五点。
- 蜡烛泪消红:蜡烛燃烧时滴下的蜡油,形容夜深人静时的孤独和哀愁。
- 城西古寺:城西的古老寺庙,可能指诗人曾经停留的地方。
- 来何处:来自何方,指诗人的过去。
- 分携:分道扬镳,指分别。
- 独向东:独自一人向东而去,指诗人的未来方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可能是张耒在旅途中与友人钱筠甫分别时所作,表达了对过去的不舍和对未来的迷茫。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多有漂泊之感。张耒在旅途中与友人分别,心中充满离愁别绪,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一个疲惫旅人在黎明时分的心境。首句“倦客无眠听晓钟”直接点出了诗人的疲惫和孤独,晓钟的声音更增添了夜的寂静和诗人的无眠。第二句“五更蜡烛泪消红”通过蜡烛泪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迷茫。后两句“城西古寺来何处,今日分携独向东”则通过地点的转换和方向的明确,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决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细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倦客无眠听晓钟”:诗人以“倦客”自喻,表达了旅途的疲惫和无法入眠的孤独。晓钟的声音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期待。
- “五更蜡烛泪消红”:通过蜡烛泪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迷茫。蜡烛泪的“消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时光的消逝。
- “城西古寺来何处”:诗人回忆起曾经停留的城西古寺,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迷茫。
- “今日分携独向东”:诗人明确了自己未来的方向,独自一人向东而去,表达了对未来的决心和对过去的告别。
修辞手法:
- 拟人:“蜡烛泪消红”中的“泪”赋予了蜡烛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
- 象征:晓钟的声音、蜡烛泪的消红、城西古寺的回忆,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和前行。诗人通过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迷茫,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决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细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 晓钟: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期待。
- 蜡烛泪: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时光的消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迷茫。
- 城西古寺:象征着诗人的过去,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倦客”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钱筠甫 C. 其他旅人 答案:A
-
“五更蜡烛泪消红”中的“蜡烛泪”象征着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诗人的泪水 C. 蜡烛的燃烧 答案:A
-
诗中的“城西古寺”象征着什么? A. 诗人的过去 B. 诗人的未来 C. 诗人的家乡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与张耒的这首诗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别钱筠甫三首》与王维的《送别》都表达了离别之情,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过去的回忆,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歌,并对宋代诗歌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张耒诗集》:收录了张耒的全部诗歌,并对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