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杪秋登太华山绝顶》
时间: 2025-01-19 15:33: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 李攀龙 〔明代〕
缥渺真探白帝宫,三峰此日为谁雄。 苍龙半挂秦川雨,石马长嘶汉苑风。 地敞中原秋色尽,天开万里夕阳空。 平生突兀看人意,容尔深知造化功。
白话文翻译:
在秋末登上太华山的绝顶,仿佛探访了缥渺的白帝宫,今日三峰之中,哪一座更显雄伟? 苍龙般的山脉半隐在秦川的雨中,石马在汉苑的风中长久地嘶鸣。 大地敞开,中原的秋色已尽,天空万里无云,夕阳空旷。 一生中常以高傲的姿态看待世人,现在才容许你深深体会到造化的伟大功力。
注释:
- 缥渺:隐约、不清晰的样子。
- 白帝宫:古代神话中的白帝居住的宫殿,这里指太华山的高峰。
- 三峰:指太华山的三个主峰。
- 苍龙:比喻山脉。
- 秦川:指陕西一带,古称秦地。
- 石马:古代墓前的石雕马,这里指山中的石像。
- 汉苑:汉代的皇家园林,这里泛指古代的园林。
- 地敞中原:指视野开阔,可以看到中原大地。
- 天开万里:形容天空广阔无垠。
- 造化功:指自然界的创造力。
诗词背景:
李攀龙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末登上太华山绝顶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造化的敬畏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的视角,描绘了太华山的壮丽景色,通过对“白帝宫”、“三峰”、“苍龙”、“石马”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山川的雄伟和历史的厚重。诗中的“地敞中原秋色尽,天开万里夕阳空”一句,既表现了视野的开阔,也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结尾的“平生突兀看人意,容尔深知造化功”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首联:通过“缥渺”和“白帝宫”的描绘,营造了一种神秘而高远的氛围,引出对三峰雄伟的赞叹。
- 颔联:用“苍龙”和“石马”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山脉和石像在风雨中的景象,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
- 颈联:通过“地敞中原”和“天开万里”的对比,展现了视野的开阔和秋色的深沉。
- 尾联:以“平生突兀看人意”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认识,而“容尔深知造化功”则是对自然造化的敬畏和赞美。
意象分析:
- 白帝宫:象征着高远和神秘。
- 三峰:象征着雄伟和壮丽。
- 苍龙:象征着山脉的连绵和力量。
- 石马: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白帝宫”指的是什么? A. 太华山的高峰 B. 古代神话中的白帝居住的宫殿 C. 诗人想象中的宫殿 D. 古代的皇家园林
-
“苍龙半挂秦川雨”中的“苍龙”比喻什么? A. 山脉 B. 河流 C. 云雾 D. 风雨
-
诗的最后一句“容尔深知造化功”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敬畏? A. 人生 B. 自然 C. 历史 D. 文化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同样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与李攀龙的这首诗相比,李白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李攀龙的诗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明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李攀龙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