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时间: 2025-01-01 10:49:56

深苑重调弦管。

不觉银台烛短。

相对有金波,天畔杯中都满。

人远。

人远。

醉倚阑干玉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深苑重调弦管。
不觉银台烛短。
相对有金波,
天畔杯中都满。
人远。人远。
醉倚阑干玉冷。

白话文翻译:

在幽深的园林中,管弦乐声悠扬动听。
不知不觉中,银色的烛光已渐渐短了。
我与对方相对而坐,杯中酒液满溢,
天边的酒杯也同样盈满。
只可惜人已远去,
我醉倚栏杆,感到一阵清冷。

注释:

  • 深苑:深邃的园林。
  • 重调弦管:再次调动乐器,形容音乐声响。
  • 银台:指烛台,银色的象征。
  • 金波:形容酒液的金色波光。
  • 天畔:天边,指远处的天空。
  • 醉倚:醉酒后依靠。
  • 阑干:栏杆,指园中的围栏。
  • 玉冷:形容冷清如玉,意指清冷的感觉。

典故解析:

本诗表达了在美丽的园中,伴着音乐与酒的欢愉情景,最终却因人远去而感到清冷的孤独。诗中“人远”可理解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或是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滂,字子华,号惭愧,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因其诗词清新脱俗而受到青睐。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词作,风格细腻。

创作背景:

《如梦令》这首词可能是在一个秋冬之际的聚会中写成,作者在美好的音乐和酒宴中,感受到欢愉却又因人事变迁而生出一丝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音乐、酒杯和园林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开篇“深苑重调弦管”立即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音乐色彩的环境,暗示着欢聚的场景。而“银台烛短”则表示时间的流逝,烛光渐短,象征着宴会的结束和欢愉时光的流逝。接下来“相对有金波,天畔杯中都满”,描绘了与友人对饮的美好画面,酒液的金色波光照亮了彼此的心情。然而,最后一句“人远。人远。”则是情感的反转,表现出一种无奈的孤独,令整首词的情感基调从欢快转向惆怅,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层次感,也使得诗意更加深邃。整首词展现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逝去友谊的怀念,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深苑重调弦管:在幽静的园中,乐器再次被调动,暗示着欢聚的气氛。
  2. 不觉银台烛短:不知不觉中,烛光已渐渐短了,象征欢愉的时光在流逝。
  3. 相对有金波:对面的人,杯中酒液的波光闪烁,描绘出饮酒的愉悦。
  4. 天畔杯中都满:天边的酒杯也同样满溢,表达了丰盛的美好时刻。
  5. 人远。人远。:人已远去,突显孤独感,感情的转折。
  6. 醉倚阑干玉冷:醉酒后倚靠在冷冷的栏杆上,感受到一丝清冷,暗示着心情的失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人远。人远。”的重复,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银台”、“金波”等意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场景。
  • 排比:多次提到的景象形成节奏感,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华丽的聚会中,感受到的短暂欢愉与随之而来的孤独感。它通过音乐、酒、景色的描写,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友人离去的感伤,反映出一种人生哲学,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深苑:象征幽静、私密的空间,代表着内心的宁静。
  • 银台、烛短:代表时间的流逝和宴会的结束,也暗示生活的无常。
  • 金波:象征欢愉、美好时光的闪烁。
  • 阑干:栏杆象征着隔离与冷清,表现出对往日时光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深苑重调弦管”中的“重调”意思是? A. 再次调整
    B. 不再调整
    C. 不需要调整
    D. 随意调整

  2. 诗中“人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愉
    B. 孤独
    C. 忧伤
    D. 怀念

  3. 诗中的“银台”指的是? A. 银色的烛台
    B. 银色的杯子
    C. 银色的酒液
    D. 银色的乐器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毛滂的词更加侧重于对欢乐与孤独的交替表现,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的细腻和对往昔的怀念。两者虽同名,但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历程。

参考资料:

  • 诗词选评《宋词三百首》
  • 毛滂研究著作《宋代词人毛滂的创作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