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新城山中雨)》

时间: 2025-01-01 09:30:57

云山沁绿残眉浅。

垂杨睡起腰肢软。

不见玉妆台。

飞花将梦来。

行云何事恶。

雨透罗衣薄。

不忍湿残春。

黄莺啼向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新城山中雨) 毛滂 〔宋代〕

云山沁绿残眉浅。
垂杨睡起腰肢软。
不见玉妆台。
飞花将梦来。
行云何事恶。
雨透罗衣薄。
不忍湿残春。
黄莺啼向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新城山中细雨蒙蒙的景象。青翠的山间云雾缭绕,宛如轻柔的眉妆。垂柳懒懒地舒展着柔软的腰身,仿佛刚刚睡醒。玉妆台已不见踪影,飞舞的花瓣似乎要将梦境带来。行云为何会显得如此惹人厌烦?细雨透过薄薄的衣衫,不忍心将这春天的美好弄湿。黄莺在枝头鸣叫,似乎在向人诉说春日的情怀。

注释:

  1. 云山:指山间的云雾,形容山的清幽。
  2. 沁绿:形容绿意浸润的状态。
  3. 残眉:指柳树的细枝,如同残留的眉妆。
  4. 玉妆台:指美丽的女子装扮的地方,也可引申为美丽的景象。
  5. 飞花:飘落的花瓣,象征春天的美好。
  6. 行云:流动的云,寓意变幻无常。
  7. 罗衣:轻薄的衣服,常用来形容女子的衣着。
  8. 黄莺:一种鸟,常在春天鸣叫。

典故解析:

“玉妆台”在古代常用来形容丽人的梳妆打扮,也象征着美丽的事物。此处的使用,反映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同时,黄莺的鸣叫常常被视为春天到来的象征,给人以生机和希望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滂,字子美,号浑斋,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后期活跃于南宋。他以词作而著称,词风兼具婉约与豪放,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感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新城山中,正值春雨时节,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春天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菩萨蛮》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新城山中春雨的美丽与哀愁。开头两句以“云山沁绿残眉浅”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清新的山水图。诗中通过“垂杨睡起腰肢软”将柳树的柔美与春天的气息结合在一起,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接下来的“不见玉妆台”则暗示了美丽的事物在雨中显得有些模糊,似乎美丽的景象也在雨水的侵蚀中变得不再清晰。

“行云何事恶”一句,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感慨,细雨虽美却也让人感到些许无奈。接下来的“雨透罗衣薄”,通过细腻的感知,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渴望不让美好的时光被雨水冲淡。而最后一句“黄莺啼向人”则用黄莺的歌声来呼应前面的景象,传达出春天的活力与生机。

整首诗用词精致,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春日景色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山沁绿残眉浅”:山间云雾与绿意交融,仿佛轻柔的眉妆在淡淡的春光中显现。
  • “垂杨睡起腰肢软”:垂柳懒懒地拍拍睡意,柔软的腰身在春风中摇曳。
  • “不见玉妆台”:美丽的玉妆台已不见,暗示春天的美好逐渐消逝。
  • “飞花将梦来”:飞舞的花瓣似乎要带来梦幻般的意境。
  • “行云何事恶”:流动的云怎么会显得如此无情。
  • “雨透罗衣薄”:细雨透过薄衣,让人感觉到春天的残酷。
  • “不忍湿残春”:不愿意让春天的美被雨水打湿。
  • “黄莺啼向人”:黄莺在树头已然鸣叫,似乎在呼唤春天的到来。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多种修辞手法。比如“云山沁绿”将自然景色与人情结合;“垂杨睡起”中的拟人化让柳树更具生动感;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珍惜与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诗人在描绘春雨的细腻之余,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山: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神秘。
  • 垂杨:代表着柔美与春天的生机。
  • 飞花:象征着美好与短暂的生命。
  • 黄莺:春天的使者,传递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玉妆台”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女子装扮的地方
    B. 一种花的名称
    C. 一种乐器
    D. 一种饮品

  2. 诗句“雨透罗衣薄”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享受春雨的滋润
    B. 对春天的惋惜
    C. 对大雨的嫌恶
    D. 对天气变化的无所谓

  3. “黄莺啼向人”中的黄莺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离别
    C. 春天的生机
    D. 悲伤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将毛滂的《菩萨蛮》和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前者关注春天的细腻与生机,后者则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孤寂,展现了不同季节下的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词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辞典》
  3. 《唐宋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