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与东郡幕府诸君同游河亭望太行雪饮酒赋诗今冬罢归京邑怅然有怀》

时间: 2025-01-08 00:02:29

畴昔追清景,狂吟忘苦寒。

河冰塞津口,山雪照林端。

健笔千篇富,醇醪一醉欢。

困犹挥落麈,瞑不顾归鞍。

多是光阴驶,离群会合难。

谁知尘满袖,今日客长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去岁与东郡幕府诸君同游河亭望太行雪饮酒赋诗今冬罢归京邑怅然有怀
——司马光

畴昔追清景,狂吟忘苦寒。
河冰塞津口,山雪照林端。
健笔千篇富,醇醪一醉欢。
困犹挥落麈,瞑不顾归鞍。
多是光阴驶,离群会合难。
谁知尘满袖,今日客长安。

白话文翻译

去年的冬天,我和东郡的朋友们一起游玩河亭,眺望太行山的雪,饮酒赋诗。今年冬天我返回京城,心中感到怅然和怀念。
过去的美好时光在追寻中,狂吟之间忘却了严寒。河水结冰,阻塞了渡口,山上的白雪映照在林边。
我挥笔写下千篇诗作,醉于醇厚的美酒中,乐在其中。即使困倦也能挥洒笔墨,闭目不顾归途的马鞍。
光阴如白驹过隙,离群会合都变得困难。谁能想到我的袖子上满是尘土,如今却成了长安的过客。

注释

  • 畴昔:过去、从前。
  • 清景:美好的景色。
  • 狂吟:无拘无束地吟唱。
  • 河冰:指河水结冰。
  • 津口:渡口。
  • 醇醪:指美酒。
  • 挥落麈:挥动笔杆,形容写作时的从容自在。
  • :闭目。
  • 光阴驶:时间飞逝。
  • 尘满袖:形容旅途的疲惫和尘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提倡儒家思想,重视历史教训。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冬季,反映了诗人对过去游玩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感慨。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共游的愉快时光,感受到时光流逝带来的怅惘。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晰的时空对比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孤寂的感慨。开篇通过“畴昔追清景,狂吟忘苦寒”两句,描绘了与友人畅游的欢乐场景,生动地表现了那种忘却寒冷、沉浸在美景与诗酒中的快感。

接下来的“河冰塞津口,山雪照林端”,则转向自然景观的描写,既有冰雪的冷峻之美,也透露出一种静谧的孤寂感。诗人以“健笔千篇富,醇醪一醉欢”表达了对写作和饮酒的热爱,体现了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随之而来的“困犹挥落麈,瞑不顾归鞍”则显露出诗人的疲惫与无奈,似乎在无情的时光流逝中,快乐与困惑交织,令人感慨。

最后两句“多是光阴驶,离群会合难。谁知尘满袖,今日客长安”将诗人的心境推向高潮,感叹时间的飞逝与友人的离散,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宋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畴昔追清景:回忆过去美好的景色。
  2. 狂吟忘苦寒:在狂欢中忘却了严寒的苦楚。
  3. 河冰塞津口:河水结冰,渡口被阻塞。
  4. 山雪照林端:山上的雪光照耀着林边。
  5. 健笔千篇富:用笔写下了许多富有的作品。
  6. 醇醪一醉欢:在美酒中享受欢愉。
  7. 困犹挥落麈:即使困倦也在挥洒笔墨。
  8. 瞑不顾归鞍:闭目不思归途的马鞍。
  9. 多是光阴驶:时间飞逝。
  10. 离群会合难:朋友相聚变得困难。
  11. 谁知尘满袖:满袖尘土,经历了旅途的疲惫。
  12. 今日客长安:如今已是长安的过客,感到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健笔千篇富,醇醪一醉欢”。
  • 比喻:将时间比作飞逝的马,表现其短暂。
  • 意象:冰雪、酒、诗等意象,交织出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时光流逝”、“怀旧”与“孤独”展开,表现了诗人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无尽追忆与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友谊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景:象征美好时光。
  • 冰雪:象征寒冷与孤独。
  • :象征欢乐与放松。
  • 尘土:象征旅途的疲惫与生活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河冰”指的是什么? A. 河流结冰
    B. 河水干涸
    C. 河流泛滥
    D. 河水清澈

  2. 诗人对过去的态度是?
    A. 忘记
    B. 怀念
    C. 逃避
    D. 愤怒

  3. “多是光阴驶”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愉悦
    B. 无奈
    C. 希望
    D. 兴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1. 李白《将进酒》与司马光的诗同样表达了对酒的喜爱与人生短暂的感慨,但李白更强调豪放与洒脱,而司马光则在怀旧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2.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蕴含对亲友的思念,诗中更加强调了人际关系的疏离与对故人的深切怀念,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司马光年谱》
  • 《宋诗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