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代宗挽歌
作者:李端 〔唐代〕
祖庭三献罢,严卫百灵朝。
警跸移前殿,宫车上渭桥。
寒霜凝羽葆,野吹咽笳箫。
已向新京兆,谁云天路遥。
白话文翻译:
在祖庭举行完三次祭献仪式后,严整的卫队恭迎百灵鸟前来朝拜。
警卫队的车队移向前殿,皇宫的车驾驶上了渭河大桥。
寒霜凝结在华美的羽绣披风上,野外的乐声呜咽着笳和箫。
已经走向新的京兆,谁能说这天路是遥远的呢?
注释:
- 祖庭:指的是皇室的祖籍或祖先的地方。
- 三献:古代祭祀活动中进行的三次献祭。
- 严卫:指严密的警卫。
- 百灵朝:百灵鸟是一种象征吉祥的鸟,这里形容朝拜的盛况。
- 警跸:指警卫的车队。
- 羽葆:用羽毛装饰的披风,通常用于宫廷。
- 咽:这里形容声音低沉、悲伤。
- 新京兆:指新的都城,可能暗指迁都或新的政治中心。
- 天路:指通往京城的道路。
典故解析:
“百灵朝”是古代宫廷中常见的礼仪,象征着对君主的尊敬和祝福。诗中提到的“寒霜”与“羽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即将逝去的生命与仍在进行的仪式之间的悲剧感。这里的“天路遥”也暗示着对于未来的未知与对过往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端,字君复,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作品以抒情见长,常描写人生的无常和对故人的怀念。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代宗皇帝逝世后,李端为表达对其的哀悼而作。代宗在位期间,政局相对稳定,李端趁此时机借诗歌表达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诗歌鉴赏:
《代宗挽歌》是一首深情而又含蓄的悼亡诗,李端通过精致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传达了对代宗皇帝的哀悼。诗的开头就描绘了一幅庄重的场景,祭祀仪式的结束,严整的卫队与百灵鸟的朝拜,象征着对皇帝的尊重和追思。接着,描写了警卫车队的移动,暗示着皇权的延续与历史的流转。寒霜与羽葆的意象对比,不仅表现了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也突显了皇权的庄严与哀伤。最后一句“谁云天路遥”,则是对未来的展望与反思,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历史更迭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展示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祖庭三献罢:祭祀结束后,表达对逝者的敬意。
- 严卫百灵朝:警卫队严整有序,百灵鸟象征吉祥,寓意对皇帝的追思。
- 警跸移前殿:警卫的车队移向前殿,象征着权力与庄严。
- 宫车上渭桥:皇帝的车驾经过渭河大桥,显示出皇权的伟大与历史的流动。
- 寒霜凝羽葆:华美的羽绣披风被寒霜覆盖,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死亡的临近。
- 野吹咽笳箫:野外乐声哀婉,传递出悲伤的氛围。
- 已向新京兆:新的都城,暗示着变迁与新的开始。
- 谁云天路遥:对未来的思考,虽远但心中有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警跸移前殿,宫车上渭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百灵鸟和寒霜的描写,形象生动地传达情感。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已故代宗皇帝的怀念,反映了历史的无常与人生的悲哀,同时也蕴含着对未来的希望与思考。
意象分析:
- 百灵鸟:象征着吉祥和敬拜,表达了对亡者的怀念与尊重。
- 寒霜:代表生命的无情与死亡的逼近,暗示时光的流逝。
- 羽葆:代表皇权的庄严与华丽,体现了对逝者的高贵追思。
- 笳箫:哀乐的乐器,增强了悲伤的氛围,体现了对逝者的哀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百灵朝”象征什么? A. 祝福
B. 哀悼
C. 战争 -
“寒霜凝羽葆”中的“寒霜”主要表达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冬天的寒冷
C. 美丽的景象 -
诗中提到的“新京兆”指的是什么? A. 新的都城
B. 新的政策
C. 新的皇帝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哀江头》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李端的《代宗挽歌》与杜甫的《哀江头》均以哀悼为主题,但李端更侧重于对皇权的刻画与时代变迁的思考,而杜甫则更注重个人情感与历史的沉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李端与他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