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刘景文登郑王台见思五首
黄庭坚
茗花浮曾坑,酒泛酌宜城。
路寻西九曲,人似汉三明。
千户非无相,五言空有声。
何时郭池晚,照影写闲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郑王台上所见的风景与思绪。茗花漂浮在曾坑的水面上,酒在宜城的水中荡漾。沿着西边的九曲小路寻找,那些人似乎就像汉代的三明(指三位明君)。千户人家并非没有交往,但五言诗句却空荡荡地没有深情。什么时候才能在郭池的黄昏时分,照见水面的影子,写下那份悠闲的情怀呢?
注释
- 茗花:茶花,指的是开花的茶树,寓意清新自然。
- 曾坑:地名,可能指某个具体的水坑。
- 酒泛:酒在水面上漂浮,形象地描绘了酒与水的交融。
- 西九曲:指的是一条曲折的小路,可能象征着人生的旅途。
- 汉三明:指汉代的三位明君,意在比喻那些贤良的领导者。
- 千户:指千家万户,形容人多。
- 五言:指五言诗句,这里表示文学创作的形式。
- 郭池:指代某个池塘,可能是诗人所喜爱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好友,属于“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黄庭坚晚年,反映了他对往昔的回忆与对生活的思考。郑王台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名胜,诗人在此写作,表达了对风景的赞美和对人际关系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次韵刘景文登郑王台见思五首》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诗人用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开篇以“茗花浮曾坑,酒泛酌宜城”两句,展现出自然与人事的和谐,茗花与酒水的结合,不禁让人想起那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路寻西九曲,人似汉三明”则通过历史典故,联想起汉代的贤明君主,暗示诗人对理想人际关系的渴望。
“千户非无相,五言空有声”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人际交往的失落感,虽然人多,但内心的孤独感却愈加明显。最后两句“何时郭池晚,照影写闲情”,引发了对未来的期待,渴望在郭池的夕阳下,留下自己的情感与思绪。全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歌颂,也有对人际关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的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茗花浮曾坑:描绘了春天茶花在水面上漂浮的情景,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
- 酒泛酌宜城:酒在水中漂荡,象征着闲适的饮酒环境,进一步展现生活的恬静。
- 路寻西九曲:提到寻路的过程,象征着追寻人生的方向。
- 人似汉三明:以历史人物比喻当下,表现对贤良人德的向往。
- 千户非无相:指出人虽多,但内心的孤独感仍存在。
- 五言空有声:五言诗句虽多,但缺乏情感共鸣,表现出一种失落感。
- 何时郭池晚:表达对未来的期待,想在夕阳下寻找宁静的时光。
- 照影写闲情:希望在水中映出自己的影子,记录那份悠闲。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人似汉三明”比喻理想中的人际关系。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情,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千户非无相,五言空有声”,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内心孤独的反思,展现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茗花:象征清新和生活的美好。
- 酒:代表闲适与人际交往的乐趣。
- 西九曲:象征人生的旅途与探索。
- 汉三明:代表理想的领导品质与人际关系。
- 郭池:象征宁静的理想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茗花”指的是什么?
- A. 茶花
- B. 菊花
- C. 桃花
- D. 兰花
-
“人似汉三明”中的“三明”指的是哪一朝代的贤明君主?
- A. 唐代
- B. 汉代
- C. 宋代
- D. 明代
-
诗人希望在何时何地写下自己的闲情?
- A. 郭池的清晨
- B. 郭池的黄昏
- C. 西九曲的中午
- D. 宜城的夜晚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王之涣:描绘山水之美,表达思乡之情。
- 《月夜忆舍弟》 by杜甫: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人际关系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春望》 by 杜甫:同样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反映了社会动荡下的人生感受。
- 《静夜思》 by 李白:通过夜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黄庭坚诗文集》
- 《宋代诗人黄庭坚的生平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