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彩书怨
上官昭容 〔唐代〕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洞庭湖边,初夏时节的景象,我在思念着远方的你,心中无尽的牵挂。露水浓重,清香却被寒意侵袭,月亮在空中逐渐沉落,锦缎般的屏风显得空虚。想要奏响江南的曲子,却又贪恋那封信中的美好文字。信中并无他意,只是感叹长久的离别,心中满是怅惘。
注释:
- 叶下:指树叶下,暗示环境的清幽。
- 洞庭:指洞庭湖,著名的湖泊,也是思念的寄托。
- 露浓香被冷:露水浓重的夜晚,香气却因寒气而显得冷清。
- 月落锦屏虚:月亮落下,锦缎的屏风显得空虚无物。
- 江南曲:指江南地区的音乐,象征着温暖与柔情。
- 蓟北书:指北方的书信,可能与故乡或亲友相关。
- 惟怅久离居:感叹长时间的离别,心中充满怅惘之情。
典故解析:
- 洞庭湖:历史上与许多文人墨客的诗词密切相关,象征着思乡之情。
- 江南:常常在古诗中用作柔情与美好的象征。
- 锦屏:古代常用锦缎制作的屏风,代表富贵与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上官昭容,唐代女诗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她的诗风清丽婉约,常以细腻的情感描绘日常生活与自然景观,抒发内心深处的思念与哀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思念远方爱人的背景下,反映了她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离别的哀伤。创作时,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时代的背景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诗意。
诗歌鉴赏:
《彩书怨》是一首深刻表达思念之情的诗作。全诗以洞庭湖的初夏景象为背景,勾勒出一个清幽而又充满情感的画面。首句“叶下洞庭初”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随着诗句的深入,情感逐渐显露,露水的浓重与寒意的侵袭,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思念的愈加沉重。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两句中,诗人用音乐与书信的象征,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深眷恋。江南的曲子象征着温柔的情感,而“蓟北书”则可能暗指对北方的思念,形成了诗中情感的对比与呼应。最后一句“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更是道出了诗人心中惆怅的核心,表达了对长时间离别的无奈与苦痛。整首诗在清丽的意境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展现出诗人细腻的观察与感受,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叶下洞庭初:在洞庭湖边的树叶下,初夏的景象开始显现,暗示着诗人所处的环境。
- 思君万里馀:诗人在思念着远方的爱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愁苦。
- 露浓香被冷:夜晚露水浓重,香气却因寒气而显得冷清,传达出孤寂的氛围。
- 月落锦屏虚:月亮渐渐落下,锦缎的屏风显得空虚,象征着心灵的空荡与失落。
- 欲奏江南曲:想要奏响江南的乐曲,表达对温情的向往。
- 贪封蓟北书:留恋书信中的美好,暗示着对爱人的思念与期盼。
- 书中无别意:书信中并无其他情感,单纯是对离别的感慨。
- 惟怅久离居:最终感叹长久的离别所带来的悲伤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南曲”与“蓟北书”用音乐与书信比拟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得整个环境都充满了诗人的情绪。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念为中心主题,表现了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怀念与对离别的惆怅。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体现了唐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细腻与意境深远的特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叶:象征着生命与自然,代表一种宁静的环境。
- 露:象征着清新与滋润,同时也暗含寒意,反映诗人的孤独。
- 月:常用来象征思念与离别,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 江南:象征着温暖、柔美的情感,是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洞庭”指的是哪个湖泊?
- A. 西湖
- B. 洞庭湖
- C. 太湖
-
“月落锦屏虚”中的“锦屏”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空虚
- C. 美丽
-
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情感是?
- A. 愤怒
- B. 思念
- C. 无所谓
答案:
- B. 洞庭湖
- B. 空虚
- B.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相见欢》李煜
诗词对比:
- 《离骚》:同样表达思乡与离别情感,但以更为激昂的语言与个人命运结合。
- 《相见欢》:情感上更为直接,表达对爱人的怀念与愁苦,较为简洁直接。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古典诗词研究》
- 《唐代女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