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颜宗湖山平远图卷》

时间: 2025-01-17 08:36:21

隐约沙明宿雾开,依稀树断白云隈。

水边人自陇头出,天际帆从山外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隐约沙明宿雾开,
依稀树断白云隈。
水边人自陇头出,
天际帆从山外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朦胧的山水画面:沙滩上隐约可见,夜雾渐渐散去;远处的树木在白云的缝隙中若隐若现。水边有个人从高坡上走出来,天边的帆船正从山外驶来。

注释:

  • 隐约:模糊不清,难以看清的样子。
  • 沙明:沙滩的光明,指沙滩上光线透出。
  • 宿雾:夜间的雾气。
  • 白云隈:白云间的空隙。
  • 陇头:高坡,指水边的高地。
  • 天际:天空的边际。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它展现了山水画的意境,符合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时俊,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清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常常流露出对山水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可能是在黄时俊游览湖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晨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开头一句“隐约沙明宿雾开”便为整首诗定下了朦胧而清新的基调。夜雾的消散使得自然景色逐渐显现,沙滩上透出微弱的光亮,给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感觉。

接下来的“依稀树断白云隈”继续这种模糊的感觉,树木的形象在白云的缝隙中若隐若现,诗人巧妙地运用“依稀”和“断”两个词,表现出树木的孤独与自然的空灵之美。随后一句“水边人自陇头出”则把视角从大自然转向人,描绘出一个从高坡走向水边的人物,形成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增添了生动的气息。

最后一句“天际帆从山外来”则将画面推向远方,帆船从山外驶来,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空间,仿佛在邀请读者一同走向更远的自然景观。这幅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隐约沙明宿雾开:描绘沙滩在晨光中隐约可见,夜间的雾气逐渐消散。
  2. 依稀树断白云隈:远处树木在白云的缝隙中显露,形成朦胧的景象。
  3. 水边人自陇头出:一个人在水边高坡上走出,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4. 天际帆从山外来:帆船从远处山外驶来,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和空间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沙明”与“宿雾”,“水边”与“天际”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利用自然景物的意象(如沙滩、树木、云朵、帆船),表现出独特的山水风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自由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沙滩:象征宁静与寂静,代表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 树木:象征生命与生机,体现自然的美丽。
  • 白云:象征自由与梦想,给人以遐想。
  • 帆船:象征旅程与探索,预示着未来的可能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宿雾”指的是什么? A. 夜间的雾气
    B. 白天的阳光
    C. 树木的影子
    D. 水面的波纹

  2. “水边人自陇头出”中,“陇头”指的是哪里? A. 山顶
    B. 高坡
    C. 水边
    D. 沙滩

  3. 该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人生的烦恼
    B. 贵族生活
    C. 自然与宁静
    D. 战争与征服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题颜宗湖山平远图卷》均表现了对自然的思考,但前者更关注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