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 其二 崇福寺道中归寄祐之弟》
时间: 2025-01-06 15:43: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朝中措 其二 崇福寺道中归寄祐之弟
辛弃疾
篮舆袅袅破重冈。
玉笛两红妆。
这里都愁酒尽,那边正和诗忙。
为谁醉倒,为谁归去,都莫思量。
白水东边篱落,斜阳欲下牛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崇福寺道中归途中,看到景色、听到音乐、感受到情感的一种复杂心情。篮舆轻轻摇曳,穿过重重山冈,传来玉笛的悠扬声,似乎有两位女子正在化妆。这里的酒已经喝尽,那边的人却正忙于作诗。为谁而醉倒,为谁而归去,谁也不必去思量。白水东边的篱笆旁,斜阳即将落下,牛羊悠闲地吃草。
注释:
- 篮舆:一种轻便的车子,常用于游玩或出行。
- 袅袅:形容轻柔摇曳的样子。
- 重冈:指层层叠叠的山冈。
- 玉笛:用玉石制成的笛子,象征高雅的音乐。
- 红妆:指妆扮得美丽的女子。
- 愁酒尽:形容因酒喝光而感到忧愁。
- 白水:此处指一条河流,可能是指具体的地名。
典故解析:
“白水”可能是指特定的河流,是当地的自然景观,象征着流逝的时光和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词人和抗金将领,因其豪放奔放的个性,作品中常融入个人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怀,风格独特,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晚年时期,正值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经历了战乱与个人的风波,辛弃疾在此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无奈。
诗歌鉴赏:
辛弃疾的《朝中措 其二 崇福寺道中归寄祐之弟》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的词作。全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世间情感的深刻思考。开头的“篮舆袅袅破重冈”给人以轻快的感觉,似乎在描绘一幅动人的画面,接着“玉笛两红妆”的描写,增添了几分妩媚与柔情。
而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人生的感慨。“这里都愁酒尽,那边正和诗忙”,这句表现了生活的两极:一方面是无尽的愁苦,另一方面则是欢快的诗歌创作。最后“白水东边篱落,斜阳欲下牛羊”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给人留下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辛弃疾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篮舆袅袅破重冈:描绘了一辆轻便的车子在山间轻轻摇曳,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
- 玉笛两红妆:细腻地刻画了两位美丽女子在化妆,音乐声流淌,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 这里都愁酒尽:表达了对酒尽的忧愁,暗示着生活中的失落。
- 那边正和诗忙:与前句形成对比,人生的欢愉与忧愁并存。
- 为谁醉倒,为谁归去,都莫思量:深刻的哲理思考,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白水东边篱落,斜阳欲下牛羊:展现宁静的自然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篮舆”和“玉笛”比喻生活的轻快与美好。
- 对仗:如“为谁醉倒,为谁归去”,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将“斜阳”赋予了情感,增添了画面的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感慨人生的无常与美好,既有欢愉的时刻,也有失落的思考,体现了辛弃疾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篮舆:象征着轻松与出行的愉快。
- 玉笛:代表着高雅的音乐,和谐美好的生活。
- 白水:流淌的河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篱落:乡村的宁静,反映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 斜阳:夕阳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篮舆袅袅破重冈”中“篮舆”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轻便的车子
B. 一种乐器
C. 一种饮料 -
诗中提到的“白水”是指什么? A. 一种饮料
B. 一条河流
C. 一种植物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对爱情的追求
B. 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C. 对战争的感慨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诗词对比:
- 辛弃疾 vs. 李清照:辛弃疾的豪放与李清照的婉约形成鲜明对比,辛的词多表现家国情怀,而李的词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通过对比,体现出不同风格的独特魅力,反映出各自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