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太平山诗
作者: 孔稚圭 〔南北朝〕
石险天貌分,林交日容缺。阴涧落春荣,寒岩留夏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太平山的雄伟与美丽。山石险峻,仿佛与天空分开,树林交错,阳光透过树叶显得斑驳陆离。阴暗的山涧中春天的花朵纷纷落下,而寒冷的岩石上却依然留有夏季的雪。
注释:
- 石险:指山石险峻,形容地势险恶。
- 天貌分:天的样貌与山的形态分离,形容山高耸入云。
- 林交:树林交错,形容树木繁茂。
- 日容缺:阳光透过树木的缝隙,形成斑驳的光影。
- 阴涧:阴暗的山涧,指山间的小溪流。
- 春荣:春天的花草繁茂。
- 寒岩:寒冷的岩石,指山体。
- 夏雪:夏天的雪,形容山上仍有未融化的雪。
典故解析:
本诗未明确涉及特定典故,但表达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季节更迭的美感,反映了南北朝时期文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孔稚圭,字景仁,南北朝时期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游览太平山时,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太平山因其险峻的地势和美丽的景色而著称,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
诗歌鉴赏:
《游太平山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太平山的壮丽景色。诗的开头“石险天貌分”直接描绘出太平山的高耸与险峻,给人以震撼之感。接下来的“林交日容缺”则通过光影的变化,表现了光与影的交错,美丽而又富有层次感。诗中“阴涧落春荣,寒岩留夏雪”更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展现了春夏交替时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入感受。整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寒岩与夏雪的对比,增强了诗的生动性和情感深度,令人对太平山的美景产生无限遐想。同时,诗词折射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珍视,体现了古人对山水的崇拜与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石险天貌分:描绘山石的险峻,与天空相分,体现了太平山的高大险峻。
- 林交日容缺:树林交错,阳光透过树叶,形成斑驳的光影,展现了自然的美丽。
- 阴涧落春荣:阴暗的山涧中春天的花朵纷纷落下,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凋零。
- 寒岩留夏雪:寒冷的岩石上仍然留有夏季的雪,表现了自然的独特景象与时节的变化。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石险”与“寒岩”,“阴涧”与“日容”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赋予山水以生命和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太平山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崇拜与尊重。
意象分析:
- 石:象征坚韧与险峻,代表太平山的高大。
- 林:代表生命的繁茂,体现自然的生机。
- 阳光:象征希望与光明,带来生机。
- 春:代表生命的开始与美好。
- 夏雪:对比出自然的奇特与反常,增加了诗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石险天貌分”意指什么?
A. 山石平坦
B. 山石险峻
C. 山石矮小
答案:B -
“寒岩留夏雪”中的“夏雪”指的是什么?
A. 夏天的雨
B. 夏天未融化的雪
C. 冬天的雪
答案:B -
该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水
B. 山
C. 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体现了壮丽的山川。
- 《早发白帝城》李白:同样表现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与美丽。
诗词对比:
- 《游太平山诗》与《登高》:两者均描绘山的壮丽,但《游太平山诗》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登高》则更强调诗人的情感与壮志。前者更具静谧之美,后者则蕴含了激昂之情。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诗经与古诗词研究》
- 《南北朝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