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县漫兴》
时间: 2025-01-01 11:22: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县漫兴
作者:吴懋谦〔明代〕
发兴真贪饮浊醪,
凫翳队队入蓬蒿。
当花孤垒晴花出,
尽水荒城秋月高。
白眼向来雄睥睨,
黄河依旧落波涛。
无端又到中州去,
客里经年改二毛。
乱蝉高柳咽沧州,
对酒苍茫独散愁。
四海结交馀短剑,
中原落日更登楼。
帆前花鸟催残鬓,
天外云山入早秋。
不尽陂塘万里色,
西风萧飒送扁舟。
白话文翻译
诗的开头,诗人贪醉于浑浊的酒,看到一群野鸭在芦苇荡中飞掠而过。阳光下,孤单的花儿在高地上盛开,而水边的荒城在秋月下显得格外明亮。诗人用鄙视的眼光看待过去的辉煌,黄河依旧在奔腾不息。无缘无故又来到中州,异乡的生活让他在岁月中改变了许多。高大的柳树上,蝉鸣声声,令人感伤,独自对酒而坐,愁绪涌上心头。四海之内结交的都是些短剑豪杰,而中原的落日更让人想登高望远。船前的花鸟催促着他的白发,天外的云山预示着早秋的来临。无尽的塘边水色万里,西风萧瑟送走了船只。
注释
- 浊醪:浑浊的酒。
- 凫翳:野鸭飞过的样子。
- 孤垒:指孤立的高地。
- 荒城:荒废的城池。
- 白眼:用鄙夷的眼光。
- 落波涛:波涛汹涌的样子。
- 中州:指中原地区。
- 二毛:指头发的变化,形容岁月的流逝。
- 苍茫:辽阔、模糊的样子。
- 四海结交:与各地的朋友交往。
- 登楼:登高望远。
- 陂塘:水边的小塘。
- 扁舟:小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懋谦,明代诗人,生于明神宗时期,活跃于文学创作。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文风清新,常以抒情为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游历期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沉思和对友谊的珍惜。
诗歌鉴赏
《青县漫兴》是一首充满浓厚个人情感的诗作,吴懋谦以生动的自然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流露让读者感受到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发兴真贪饮浊醪”引入,诗人放纵自己沉醉于酒中,显现出一种对现实的逃避和对自由的追求。接下来的描写中,凫翳队队、孤垒晴花、荒城秋月等意象,交织成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既有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也流露出孤独与忧愁。
中间几句通过“白眼向来雄睥睨”与“黄河依旧落波涛”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反映出他对过往荣华的淡漠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在“对酒苍茫独散愁”中,愁苦的情感愈加突出,诗人借酒消愁,却又感到无尽的孤独与无奈。
最后几句通过“帆前花鸟催残鬓”和“不尽陂塘万里色”,将个人的感受与自然景观结合,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感叹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感的艺术触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发兴真贪饮浊醪:表达了诗人对酒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放纵。
- 凫翳队队入蓬蒿:描绘了野鸭飞过的自然景象。
- 当花孤垒晴花出:指高地上的花朵在阳光下盛开。
- 尽水荒城秋月高:描绘了秋月照耀下的荒废城池,渗透着孤独感。
- 白眼向来雄睥睨: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光辉岁月的鄙视。
- 黄河依旧落波涛:强调黄河的奔腾不息,象征着历史的延续。
- 无端又到中州去:诗人无缘无故再次来到中原。
- 客里经年改二毛:在外漂泊多年,头发渐白,象征时间的流逝。
- 乱蝉高柳咽沧州:高柳上蝉声阵阵,暗示诗人的愁苦。
- 对酒苍茫独散愁:借酒独自消愁,愁绪难解。
- 四海结交馀短剑:与各地朋友交往,但感情浅薄。
- 中原落日更登楼:落日时分登楼,感慨人生。
- 帆前花鸟催残鬓:自然中的景象暗示诗人的白发。
- 天外云山入早秋:描绘了早秋的景色,预示着人生的转折。
- 不尽陂塘万里色:水色延绵,象征着人生的广阔与无尽。
- 西风萧飒送扁舟:西风送走小船,象征着离别与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水流,流逝不息。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如“乱蝉高柳”表达了愁苦。
- 对仗:如“白眼向来雄睥睨,黄河依旧落波涛”,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孤独、流逝与对友谊的珍惜,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浊醪:象征世俗的放纵与享乐。
- 凫翳:代表自由与自然。
- 白眼:象征对过往的反思与鄙视。
- 秋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思念。
- 苍茫:体现出诗人的孤独感与无奈。
- 西风:象征离别与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发兴真贪饮浊醪”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酒的厌恶
B. 对酒的喜爱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朋友的怀念 -
填空题:诗中提到“高柳上_____咽沧州”,填入正确的词语。
-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春天的景色。 (对/错)
答案:
- B
- 乱蝉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吴懋谦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吴懋谦更多聚焦于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而杜甫则更注重社会历史的反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大全》
- 《中国古代文学史》